!
黄月梅车技还不错,往常去公社要走足足西十多分钟,骑自行车,二十分钟差不多就到了。
安琳在心里盘算了一下。
当家的隔三差五就要来公社卖东西。
背着这么多东西,走这么远的路,一定好辛苦。
到时候可以去供销社问问最便宜的自行车多少钱。
如果家里的钱够,那就先给当家的买一台自行车,到时候当家的就没有这么辛苦了。
“想什么呢,到了,走,我们去那边赶礼。”
黄月梅将自行车首接停在了王志学的家门口,然后牵着安琳去赶礼。
赶礼这边分两批,分别是女方家和男方家。
两张红桌子上面铺满了零零碎碎的毛票。
70年代,大家日子过的还是比较清苦,所以赶礼都比较少。
一块五毛很常见,一毛两毛都有,甚至有些实在困难的,赶个一分两分,甚至提两个鸭蛋过来都没问题。
安琳和黄月梅来到女方这边的桌子,纷纷拿出自己的礼钱。
黄月梅财大气粗,首接给了五块。
收到礼钱,专门记账的司仪写下黄月梅的名字,还专门喊了一声。
“新娘朋友,黄月梅,赶钱五块,祝黄小姐财源广进,五福临门。”
安琳并没有因为黄月梅赶了五块,就多赶一点,要比过她。
这些钱都是当家的一笔一笔赚的辛苦钱,安琳从来不乱花,所以安琳只赶了一块钱。
一块钱明显就不够司仪唱词了,司仪只是记下了安琳的名字。
赶完礼,黄月梅就拉着安琳开始去找知青点的小姐妹一起玩了。
知青点的女知青们己经提前围了一大桌,看到黄月梅来了,大家伙都热情的打着招呼。
这可不是黄月梅的性格好,大家都喜欢她,而是黄月梅的地位高。
供销社上班,八大员之一,还有一个好老公,所以大家都很巴结她。
相对应的,安琳虽然性格比黄月梅好多了,但因为身份问题,再加上她没钱没势,所以大家都有些无视她。
大家团了一桌子,都围着桌子,一边嗑瓜子,一边聊天。
只有安琳,就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抬跟小板凳,可怜巴巴的独自一个人坐着。
不过安琳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因为,她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