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208集:黑风口的箭簇

第208集:黑风口的箭簇

苏半城勒住缰绳时,马蹄在碎石上打滑的声音像是啃噬骨头的野狗。′j′i¢n\r?u~t-a,.~c′o.m¢黑风口的风裹着沙砾打在脸上,他抬手抹了把脸,指缝里漏出的风卷着一股铁锈味——不是风沙磨破皮肤的腥气,是正经的血味。

“就在前面。”身后的老马头声音发颤,手里的马鞭抖得像根晒蔫的草。这人在黑风口赶了三十年脚夫,去年才退下来给苏半城当向导,此刻却缩着脖子,仿佛那道山缝里藏着吃人的精怪。

苏半城没说话,只是将腰间的短铳往紧里收了收。三天前,太原府衙接到报案,说是往归化城运货的商队在黑风口失踪了,连人带驼队十七口,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报案的是商队掌柜的内弟,一个脸膛晒得黧黑的后生,跪在堂下时膝盖磨出的血把青砖洇出深色的印子:“苏先生,那驼队里有我亲哥……”

他那时正对着桌上摊开的账册犯愁。常老三的账本缺了第七页,纸缘参差不齐,像是被人硬生生撕掉的,剩下的纸页上,“黑风口”三个字被朱砂点了圈,墨迹晕得像朵将开未开的血花。此刻站在这风口上,苏半城忽然明白那朱砂为何晕得那样古怪——这里的风带着水汽,能让墨迹在纸上洇开,就像能让血在沙地上凝固得格外慢。

山缝里的光线比外面暗得多,风却更烈,呜呜地像女人哭。苏半城举着马灯往里走,灯芯被风撕得忽明忽暗,照亮脚下交错的蹄印,有些印子边缘沾着暗红的颗粒,在灯光下泛着油亮的光。

“这是……”老马头忽然指着石壁,声音卡在喉咙里。

苏半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马灯的光撞在粗糙的石壁上,反弹出一片昏黄。石壁上钉着支箭,箭杆一半陷进石缝,尾羽已经被风撕得只剩几根,箭镞却在昏暗中闪着冷光。他走过去拔那支箭,手指触到箭杆时顿了顿——这箭杆是枣木的,尾端刻着个极小的“胡”字。+天¨禧!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是胡家镖局的箭。”老马头的声音终于顺了气,却带着哭腔,“去年我运茶砖经过杀虎口,亲眼见胡镖头用这种箭,他说枣木杆韧,穿风稳……”

苏半城没接话,指尖抚过箭镞。镞尖有个极细微的豁口,像是劈砍过什么坚硬的东西,豁口边缘沾着点灰绿色的粉末。他用指甲刮下一点,凑到鼻尖闻了闻——是铜锈。

“往里面走。”他提着马灯转身,灯光扫过地上的沙砾,忽然定住。沙地里散落着几片碎布,青灰色的,布料粗糙,像是寻常脚夫穿的短褂,但其中一片布角绣着半朵银线莲花。苏半城弯腰捡起那片布,指尖捏着银线的线头——这线是拧过三股的,太原城里只有聚源当铺的账房先生爱用这种线缝补衣物,说是结实。

风忽然变了向,马灯的光猛地晃了晃,照亮更深处的阴影。那里躺着个黑乎乎的东西,苏半城走过去用脚拨开沙砾,心脏猛地一缩——是半截驼铃,铃铛口卷着圈铜边,上面刻着“隆昌号”三个字。

隆昌号是谭宗浚的产业。苏半城想起三天前那后生说的,失踪的商队正是替隆昌号运货的。他蹲下身,借着灯光仔细看那驼铃,铃铛内侧有处凹陷,像是被重物砸过,凹陷里卡着根细小的羽毛,灰黑色,根部带着点暗红。

“是鹰的羽毛。”老马头凑过来看了眼,声音发紧,“黑风口一带常有牧民养鹰,不过敢往这风口里放鹰的,只有蒙古王府的人。”

苏半城站起身,举着马灯环视四周。山缝不算太深,尽头是块突出的岩石,岩石下似乎堆着什么东西。他走过去拨开覆在上面的沙砾,露出个暗红色的木盒,盒盖裂了道缝,里面露出半截纸卷。

他打开木盒时,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涌了出来。里面是本账册,纸页被血浸透了大半,只剩下最后几页还能看清字迹。′d-u¨s_h,u′8/8..\c?o′m_上面记着些数字,夹杂着几个地名:“杀虎口”“归化城”“晋祠后殿”,最末一行字被血糊了一半,只能辨认出“十五匹……盐……”

“盐引。”苏半城捏着账册的手指微微发颤。上个月户部的旧档案里,正好缺了十五年前的盐引记录,当时他还觉得奇怪,现在想来,恐怕不是缺了,是被人故意藏了。

风又起了,这次带着哨音,像是有什么东西从头顶掠过。苏半城猛地抬头,马灯的光扫过头顶的岩石,看见一道黑影一闪而过,紧接着是破空声——又一支箭射了过来,钉在离他脚边半尺的地方。

这支箭和石壁上的那支一模一样,枣木杆,尾端刻着“胡”字。但苏半城注意到,这支箭的箭杆上有圈浅浅的勒痕,像是被人用牙齿咬过。

“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