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丰和光标师兄,犹如两只求知若渴的雏鸟,聆听着郑将军讲述傅司令的故事,如醍醐灌顶般深受教益。/x/i¢a?o~s+h\u~o~g+u,a\i`.`c′o′m!人们常常相互告诫,莫要在背后嚼舌根。民间也时常出现“说曹操,曹操到”的尴尬场面,令人啼笑皆非。当郑将军刚刚讲完傅司令那比大海还要宽广的胸襟时,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原来,这是傅司令的秘书打来的电话,请人转告少丰和光标:“托傅司令找秦部长题词一事,已经圆满完成,请速去取回。”原来,傅司令与秦部长早在川陕苏区时就已相识,历经数十年的南北转战,又在北方军区携手共事,傅任司令,秦任政委。两位老战友住的院子也是一样的设计规格,还后门对后门。第二届任期开始,秦任司令,傅任政委。为了响应干部任期制、终结终身制的政策号召,傅政委如一位高瞻远瞩的智者,提前半年便申请退出领导岗位,如一位慈爱的长者,扶持着年轻的一代尽快接班,以便为他们送上一程,助他们一臂之力。
少丰清楚地记得,当初他们之所以托傅老将军请秦部长题词,原因无他,只因秦部长彼时仍在任上,且身兼数职,公务缠身,实在是难得一见,唯有请托傅老将军代为转呈。傅老当即便在后院向秦部长喊话:“老秦啊,大巴山的同志们恳请您题词呢,您何时能题啊?莫不是官当大了,就把川陕革命根据地给忘了吧!”秦部长赶忙回应道:“您傅政委这是说的哪儿的话哦,您题了没有啊?您题了我题便是,咱们可都是从大巴山走出来的幸存者啊,又怎能忘记大巴山呢?能为老革命根据地略尽绵薄之力,也算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分内之事了!”当他们应约再次取到秦部长的题词,展开一看,但见上面赫然出现“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贡献的英雄儿女永载史册!”拿着这幅珍贵的题词,他们穿越时空,仿佛见到这位驰骋疆场六十年的农家小子,是怎样从“秦大刀”到“秦大胆”,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从历史的长河里一步一步走来,成长为一代威震海内外的战将的。秦部长早年出生在湖北黄安县秦罗庄一个农民的家里。父亲勤劳厚道、家道不算富裕却也够温饱。八岁时,父母把他送进村私塾读书,指望他能识几个字,好念通官府的公告,算清收成支出。谁知他天性好动,受不了私塾先生的约束,经常脚底抹油溜到外面逮鱼捉虾。私塾先生先是用竹片狠打手心,两年後打手心也不管用了,一咬牙勒令他退学。一场瘟疫又夺走了他父母、哥哥、伯父的生命,他十一岁就成了孤儿。偌大的农舍里只剩下一个孩子,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他白天要下地种田,晚上回来还要自己做饭吃。时间来到非凡的1927年,秦家外面的世界闹哄哄乱嚷嚷,到处都在打土豪分田地。那年的冬天,他正在破屋子里劈柴,他本家的一名堂叔风风火火闯进来喊:‘还劈个么柴,闹革命了,还不跟着打县城去!’接着,外面又来了一群衣衫褴褛的庄稼汉子,人人手里拿着梭标、大刀,喊着口号,他接过一把梭标就冲向队伍,冲到了县城,他也没料到这一冲竟参加了着名的黄麻起义。过后他就参加了红军,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分到三团机枪连当战士。第一次战斗,是跟国民党第二十军郭汝栋的部队交手。那时他的武器是一根梭标。他看到老战士趴在土堆上用枪射击,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多么渴望有枪啊!没枪,没枪我不会抢吗?他一挺梭标,大吼一声就冲向敌阵,完全不理会飞来的弹雨,一个敌兵看见他不要命地冲来,吓得扔了枪就跑。哈哈,得来全不费功夫!他捡起枪如获至宝,嘿,汉阳造!他扔了那土里土气的梭标就用枪打了起来。这次战斗,他崭露头角,被提拔为副班长。没几个月,他又升为班长、排长。不久又入了党。由于他作战勇敢、经常提着大刀只身冲上前线,他因此获得了“秦大刀”的绰号。在鄂豫皖苏区大肃反运动中,他被莫名其妙的‘降职’了。他很想不通。我没犯错误呀!为什么降我的职?后来才听人说,是被人张冠李戴了。因为他年少时出过天花,脸上有几颗麻子,被大家喊作‘麻子排长’。红军时代职务称呼比较随便,由於战斗中变化大,有的干部互相之间甚至只知绰号不知姓名。恰巧他所在连队的三排长也是个‘麻子排长’,曾经对肃反说了几句风凉话,于是保卫局就来找‘麻子排长’的事。又因为三排长是雇农出身,比他的中农成份好,所以没怀疑三排长,稀里糊涂地把他给降职处分了。但是不久,他又被提升为红四军经理处监护连排长。1932年,他任红四方面军手枪营连长,这年十月他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入川,参加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