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爱恨无情 > 第160章 饿断肝肠

第160章 饿断肝肠

不,他雄国兵不能回去了,有生之年他就对不起巴山父老乡亲,死后更不能让灵魂去打扰他们。他们已经为革命献出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仅仅一个赤江县就有四万多人参加革命,现在既要养老,又要抚孤,担子够重的了。这里的山水草木他都熟悉,这里的父老乡亲也很友善。他虽没有了亲生骨肉,但毕竟把柏家三兄弟抚养大了。还有那不知真实姓名的两个小姑娘,也是他口积牙攒,把她们抚养成人的。他死后,这个困难时期一过,或许他们还能给他照看一下坟墓,逢年过节也许还能给他烧几吊纸钱。那时他就心满意足了,他的灵魂就会得到安慰了。他像做了个梦,醒来后头脑分外地清晰。

他睁眼看看四壁,又掐指算了算日期,这是庚子年十月份的最后一天,也是他在人生道路上走完五十八个春秋的最后一天,他要记住这个日子。突然,又是一阵胃酸涌动,搅得他肝肠欲断,他痛苦地翻了下身,失去控制的身体砰地一声摔到地下,就再也没有动弹了。 雄国兵就这样悄然地死去了。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死后,没有花圈,没有吊唁仪式,没有追悼会,也没有纸钱。真是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过了好几天,邻居们发现他早已死去,便把他拖到一个沙坑里埋掉。曾是威震大巴山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最终却在异地他乡的甘肃酒泉被一撮黄土掩尽了平生风流。

又过了几年,有关部门决定在埋他的地方建立一个大型工厂。隆隆的推土机将这里夷为平地,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他的尸骨不知筑进了那座房屋的基脚?他的灵魂也不知飞到了哪里?又过了二十年,大巴山、祁连山的一些地方史志工作者历尽千辛万苦,才把他从老红军零零碎碎的口述史中挖出来,再与浩瀚的文献史料比对印证,一个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的省主席,居然沉没了几十年,也被人遗忘了几十年。在谈及雄国兵的往事时,当年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侦察科长,建国后任军区副司令的陈将军,愤愤不平地说,雄国兵对革命是有大贡献的,解放后没有好好安排他是不对的,现在这样又不宣传也不追认他为烈士,也是不公平的。当然,不少报刊杂志也在按规定办事,不能发表雄国兵的文章,不能给他树碑立传,理由也振振有词:是英雄、烈士,应当宣传;是错杀了的冤烈,也该平反昭雪。可他雄国兵怎么定性?是什么?算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