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了多年的土地下,竟然埋葬着如此之多的红军先烈。那一刻,他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当年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惨烈场景,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如钢铁洪流般冲锋陷阵的身影,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故事,此刻竟如电影般在眼前清晰地放映着,变得如此鲜活。
随后,少丰又采访了一些健在的老红军。老红军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一说起当年的战斗,眼中就闪烁着如星辰般璀璨的光芒。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在那个风雨飘摇、暗无天日的年代,为了推翻那如大山般沉重的压迫,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他们经历了无数次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战斗。有的老红军在战斗中失去了如钢铁般坚硬的手臂,有的失去了如支撑天地般重要的双腿,但他们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后悔。
少丰静静地聆听着,手中的笔犹如灵动的精灵,不停地记录着,他被老红军们那钢铁般坚定的信念和如青松般顽强的意志深深打动。回到学校后,少丰的心情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他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想起了家中那个未曾谋面的二外爷党明光,想起了舅舅那如聋子般寂静的世界,无法传承家族的希望,想起了外祖父党明金为了生活如候鸟般常年在外奔波。他突然恍然大悟,自己身上似乎肩负着一种神圣的使命。他如离弦之箭般跑到老宅,找到那枚二外爷留下的尘封已久的红星徽章。当他轻轻将木盒子打开,那枚红星徽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再次闪耀在少丰眼前时,少丰只觉得一股炽热的洪流涌上心头。她小心翼翼地拿起红星徽章,仔细地端详着,徽章上的红星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少丰深知,这枚红星徽章不仅仅是二外爷的无上荣誉,更是家族与红色历史紧密相连的永恒见证。
自那一刻起,一个坚定的目标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犹如一颗璀璨的红星,闪耀着传承红星故事、再现大巴山红色文化的光芒。他如饥似渴地利用课余时间,像海绵吸水般查阅大量资料,不辞辛劳地走访更多的老红军和当地的历史研究者。他将自己采访到的故事,精心整理成一篇篇如诗如画的文章,如飞鸟般投向学校的校刊和当地的报社。起初,他的文章宛如一颗被埋没的珍珠,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少丰并未气馁,他如琢如磨,不断地修改完善,如凤凰涅盘般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少丰的文章犹如盛开的鲜花,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的文字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生动地描绘出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大巴山红色历史的魅力。学校也因他的努力,特意举办了一场红色文化展览,将他整理的资料和文章如珍宝般展示出来。展览如磁石般吸引了众多师生和家长的参观,大家纷纷对少丰赞不绝口,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