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爱恨无情 > 第146章 被迫烧书

第146章 被迫烧书

一一在他脑海中浮现。他的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泪水在眼眶中如决堤的洪水般打转。但是,他已无暇再迟疑了。他深知,若继续如此,只会给家人带来更多的灾祸。

他慢慢地站起身来,仿佛全身的重量都压在了双腿上。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口气像是要把所有的不舍和不甘都吞进肚子里一样。然后,他重新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去搬动那个沉重的书箱。书箱里装满了书籍,每一本都承载着他的回忆和梦想。他吃力地搬起书箱,一步一步地走下阁楼,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他的额头上渐渐渗出了汗水,但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坚持着。

一箱又一箱,他就这样不停地搬着,把书箱都搬到了屋内的火塘边。火塘里的火熊熊燃烧着,照亮了整个房间,也映照着他疲惫的脸庞。他来回搬了几趟,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他并没有休息,而是叫来大儿、二儿、三儿和四儿,这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们一起动手,帮着他把书箱全部搬到火塘边,然后码成了一面墙。

在这个寒冷的大年初一夜晚,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火光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赵怀华的心情异常沉重,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说道:“今晚你们几弟兄都在,我就给你们说说我们赵家的事情。从你们爷爷赵永建开始,他年少时读书,长大后耕种,一直都是自食其力,而且还经常帮助乡邻。本来,我们赵家是想以耕读传家的,可是我却没能读好书,只当过石匠和篾匠。”

说到这里,赵怀华的声音有些哽咽,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你们二叔赵怀中读书有成,他跟着红军走了,还带人在赤洪江、巴渠江、嘉陵江、涪岷江流域,刻写了很多标语。听说他在甘肃的时候,因为是个书生,只会写写画画,虽然没有拿刀拿枪,还是被马家军给砍成了十几块。传到明信明江明怀明泽你们四兄弟这一代,也只有老大明信读完了中学,还吃上了公家饭。但是,现在这个运动,要革文化的命。就用不着这些书了,喇叭里经常在吼:过去的书都是疯子修,要清除,要火烧。所以,我们今晚就来火烧,把过去这些书拿来烧火,给你们取暖。如果我们今天不烧书,明天他们就要来整人。赵家湾百多户人家,就我们赵家过去有人读书,他们清楚得很。”

长孙子少丰满脸疑惑地问道:“爷爷,啥子是革命?烧书也是革命吗?”赵怀华感慨万千,语重心长地对四个儿子,也是对孙子说道:“你们不晓得啥子是革命,我给你们打个比方,革命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赤江洪水,势不可挡。当年红军到赤江,犹如一场熊熊燃烧的烈火,革了土豪劣绅的命。后来解放赤江,又如一阵狂风暴雨,横扫了地主的命。而现在,革命的浪潮再次袭来,要革文化的命,你们就等着看吧,不仅很多书要被火烧,有文化的人也要遭孽,受苦受难了。”

赵怀华的二儿明江说:“这些书搁在那好多年了,我们都认不到,还占了一间楼房,烧了倒是多间楼房用。”三儿明怀却说:“有些书很管用,放在哪里又不要饭吃,烧了多可惜。”四儿明泽也说:“好像书里有唐诗,宋词,祖祖辈辈都在读!儿子孙子以后也要读嘛!不用烧吧?”婆婆噗嗤一声笑出来道:“四娃,你还小,媳妇都还没说上,就想有儿子孙子了?我听说你大舅爷在县城里的书比我们多几间屋,戴红袖套的人拉去烧,拉了四五车才拉完,还收了他们两百元的运费。把你近七十岁的大舅爷弄去批斗了好几次。”

赵复初接着说:“我们路过县城,看到很多大字报,除了县长县委书记以外,就是学校校长和老师。大都是贩卖疯子修的错。躬腰驮背受批斗,戴着高帽子游街。打倒,火烧,油炸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看这阵势,很快会来到乡下。我们若不迅速表态,把这些东西处理了,怕是走不脱哦!”

“造反派已经到了赵家湾,我们这里没纸厂,也没人收,只有自己烧了才算破四旧。”赵怀华果断地打开书箱,倒出尘封已久的本本古书,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纸张特有的墨香,是历史和文化的味道。赵复初的手轻轻地拿起一本四书五经,柔软的纸张在他的手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仿佛看到了爷爷俯身在桌案前,逐字逐句解读经文的认真模样,那专注的神情,那对知识的渴望,都在这一瞬间涌上心头。但他还是咬了咬牙,转手递给二弟明江一本书,明江不识字,随手就扔进了火塘里,烧了起来。接着,赵复初又拿起诸子百家的书,那些孔子、孟子、老子等先哲的智慧结晶,如今在他眼中却像是一种危险的存在,他只能无奈地将其递给三弟明怀。

一本又一本,他将那些古旧破烂的书一本本地递给明泽。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