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爱恨无情 > 第144章 转机新生

第144章 转机新生

敬明,都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一边组织村民生活自救,一边还抓紧集体生产。同时还带头养鸡养猪养牛。每天忙得早出晚归,汗流浃背。

“咱们都是一家人,现在大家都想把日子过好,那就互相帮衬着。”村支书党敬明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又充满了凝聚力。他深知,从砍树炼钢的狂热年代开始,到后来的大食堂吃饭,再到食堂的解散,以及重新给予人们四大自由,这一晃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

在这四年里,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大人们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苍老,孩子们却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四岁。眼看着孩子们离读书的年龄越来越近,党敬明心里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大人吃点苦、受点累都无所谓,但绝对不能让孩子们受苦,更不能让教育成为贫困的牺牲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于是,党敬明下定决心,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带领着几十个身强力壮的青壮年,齐心协力地将党家祠堂修葺一新。这座古老的祠堂见证了村子的历史变迁,如今在党敬明和众人的努力下,它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祠堂修缮完成后,党敬明又亲自去请来了村里德高望重的罗秀才。白天,罗秀才就在祠堂里教孩子们读书写字,传授知识;夜晚,这里则变成了村民们的夜校,大家围坐在一起,跟着罗秀才学习识字。

在党敬明的努力下,这个小小的村庄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大人们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而党敬明,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与担当,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楷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党明金看着长孙云儿一天天地长大,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责任感。他深知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决定送长孙去上学。

为了给长孙一个好的名字,党明金特意找了一位算命先生为长孙排八字。经过一番推算,算命先生告诉党明金,这孩子命中带有文昌星,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大人绝对不能耽误他的学业。党明金听后,心中十分欢喜,当即决定给长孙取名为党少丰。按照传统习俗,大多数孩子都跟随父亲的姓氏。由于吴明信是指女抱男的上门女婿,所以他们所生的孩子跟随母亲姓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少锋还未满六岁的时候,党明金就将他送到了党家祠堂去念书。从党家院子到党家祠堂,路途并不平坦,需要翻过三座小山,跨过两条溪沟。考虑到少锋年纪尚小,独自前往学校实在让人放心不下,党明金便拜托邻居家一位已经十六岁的幺舅叔帮忙照顾他。

就这样,小小的党少丰踏上了求学之路。而党家祠堂里的学生人数并不多,总共还不到三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学生已经十八岁了,才刚刚开始读书。相比之下,六岁的党少丰显得格外稚嫩,但他却毫不畏惧,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

少丰入学的第一堂课,就是村里的罗老秀才讲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们奶声奶气地跟着念着,他们虽然不太理解诗句的含义,懵懵懂懂,但也都觉得古诗很有味道,读着古诗摇头晃脑,蛮好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