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发生的惨绝人寰的景象。“那一片水面,原来是举世闻名的叠溪城。”
老乡的声音犹如被岁月摩挲过的老唱片,低沉而沙哑,仿佛在缓缓流淌着一段不忍直视的往事,“这可是一座古城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川西平原之上。+小/税¨宅~ ?蕪′错·内+容\它是历代边防的重镇,扼守着川西平原通向松潘草地以及青海、甘肃的交通要塞,长期以来都有重兵把守。汉元鼎六年,蚕陵县便在此处扎根,唐初时它是冀州的一部分,明朝时成为叠溪千户所,叠溪城就像一位坚毅的卫士,‘明洪武十一年御使大夫丁玉讨复故地,命指挥童胜复筑。高一丈,围三百几十丈,门四。成化间重修。’它屹立在松茂要道的要冲之地,既是军事重镇,也是商贾云集的集散地。民国时期,这里属于茂县所辖的叠溪区,城内商号如林,热闹非凡,繁华程度令人惊叹。”
!老乡稍作停顿,如老牛般深吸一口气,继而说道:“两年前,这个地方持续干旱四十余天,常有白色地光闪现,人们皆称之为‘天门开’。突然有一天,牦牛惨嚎,天气闷热得仿若置身蒸笼,令人窒息。蓦地,一声惊雷炸响,天崩地陷,房屋如积木般轰然倒塌,地面剧烈摇晃,地下传来阵阵低沉怒吼,与地面上山岩崩塌、房屋倒塌的轰隆声交织在一起,霎时飞沙走石,烟尘弥漫,天昏地暗,地面如蛛网般张开无数大缝,时而张开,时而闭合。不过须臾之间,全城沉没。当夜,天气骤变,狂风如怒兽般咆哮,暴雨似瀑布般倾泻。地下隆隆声不绝于耳,山坡岩石如脱缰野马般飞滚。直至次日。大地仿佛被恐惧笼罩,几乎天天都战栗不止,地面上下颠簸,砂石漫天飞舞,地声如泣如诉,那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叠溪城及附近二十多个羌寨如多米诺骨牌般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如巨人般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十多个大水抗,伤亡人数近万人呐。”就在这时,郑部长和明光带着驮马队如旋风般紧急赶到了这里。郑部长见多识广,他看着眼前的景象,面色凝重得如乌云压顶,说道:“这就是地震。我们听说过,周围北至西安,南达昭通,东到万县,西抵阿坝都有晃动。”幸存者点了点头,接着说:“老人们说是岷江走蛟龙把两岸山石弄下来,堵住了江水南下,形成了这茫茫的高原海子。全城除一放羊的孩子之外,无一幸免,死亡人数多达六千八百多人,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啊!”
雄国兵急迫地问:“那这个你们叫的海子有多深多宽?怎么才能过去?”老乡接着缓缓诉说:这大小海子深不可测,犹如无底洞一般,少说也有十几丈深,又宽又大,其面积之广,最少也有几百万丈。你们看呀,垮塌的山石如巨人般在这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硬生生地将岷江拦腰截断,使得原本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瞬间断流。截断了的江水如脱缰野马般立即倒流,以排山倒海之势扫荡着田园农舍,牛马牲畜也难以幸免。经过三十多天的倒流,因叠溪坝超过银瓶、大桥两坝的高度,注入叠溪坝内的江水又倒淹银瓶崖、大桥两坝,使三座大水坑如连体婴儿般连成了一片。海子水在群山之间迂回盘旋,如一条蜿蜒的巨龙,逶迤四五十里,最宽处达四五里。这次大地抖动后的第四十五天,即十月九日,岷江上游阴雨连绵,如泣如诉,白腊寨公棚地震湖如决堤的洪水般崩溃,江水如猛兽般猛增。傍晚时分,高达一百六十多米的叠溪坝犹如一个巨人轰然倒塌,积水如脱缰野马般倾湖而出,裹挟着泥沙和巨石,如一条凶猛的巨龙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二十丈许,其吼声震耳欲聋,十里之外都清晰可闻。沿江的村镇、田园瞬间被一扫而空,数万亩农田的庄稼也毁于一旦。那些来不及逃避的人畜,犹如被卷入了一场可怕的噩梦,其中又有二千五百多人不幸丧生。现在剩下公棚和白蜡寨这一大一小的海子,宛如两颗孤独的明珠,连成一片,人们便统称它们为“大小海子”。
“你们瞧,这里依旧是飞沙走石,危险至极。若要过去,只有自己动手造船或扎木筏扎竹筏,渡过这片海子,才能将粮食送到前方。”老乡一脸严肃地继续说道:“咱们羌人的好汉赵怀荣那可是毫不畏惧国民党川军的威胁恫吓啊!就在前天,他不辞辛劳地给红军的先头部队整整划了一天的船呢,最后累得直接瘫倒在地。他跟我们讲,红军就是咱穷苦百姓自己的队伍,让我们动员村里的年轻后生们都去参加红军。要知道,你们这些同志对这片大海子可不熟悉呀,一旦到了水中央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就又划转回来了。不过别担心,有我在这儿帮着你们把控方向呢。只是我的右手之前受了伤,现在还没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