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爱恨无情 > 第11章 女兵政委

第11章 女兵政委

徃 免沸岳黩他们不仅动用大量金钱收买了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还指使这些无赖之徒四处散播谣言、制造混乱,扰乱民心,破坏章琴精心策划的各项工作计划。

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章琴如往常一样外出发动群众,刚刚走上一条偏僻小道,突然从四面八方涌出一群凶神恶煞的人,手持棍棒凶器,气势汹汹地朝章琴围拢过来。面对如此凶险的局面,章琴异常冷静沉着,毫无半点惧色。她临危不乱,迅速思考应对策略,巧妙地与之周旋。与此同时,她趁着敌人不备,悄悄派出一名苏维埃干部,飞速前往附近的红军驻地请求增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形势愈发危急,但章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顽强的斗志。她手握双枪与歹徒们对峙。终于,在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一阵嘹亮的冲锋号声——红军部队及时赶到!在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们奋勇冲杀之下,这群乌合之众很快便被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除了来自外界的重重阻碍之外,内部其实同样潜藏着诸多棘手的难题亟待解决。有一部分干部对待手头的工作心怀畏惧与退缩之意,缺乏应有的担当和勇气;更有一些刚刚加入进来的积极分子,思想也不够成熟稳固。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章琴仍以极大的耐心逐个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她不仅用温暖的话语去鼓舞众人,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强调一定要坚守内心的信念毫不动摇。

紧接着,章琴精心策划并组织起一场场针对全体干部的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她引领大家认真研习红军的崇高宗旨以及神圣使命,旨在通过这种方式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政治觉悟。经过她坚持不懈的不懈努力,红江县如火如荼展开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终于初现曙光,逐步取得了阶段性的显着成果。广大农民朋友们如愿以偿地分到了属于自己的肥沃土地,能够产出银耳和木耳的青杠树山林。那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庞上,也绽放出了许久未曾展露过的灿烂笑颜。受到这份喜悦的感染,众多农民朋友纷纷踊跃报名加入红军队伍,决心挺身而出扞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只可惜好景不长,章琴推行的这一连串雷厉风行且卓有成效的举措,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在斩断旧弊陈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了一小撮既得利益群体敏感脆弱的神经末梢。于是乎,这帮心胸狭隘之人便开始在背地里不择手段地肆意散播各种恶毒谣言,恶意诋毁章琴生活作风混乱,打人骂人,经常喝银耳汤。破坏她辛辛苦苦创下的良好工作局面。更为糟糕的是,上级领导由于未能及时掌握真实情况,不幸误信了那些居心叵测之徒进献的谗言,从而对章琴本人及其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产生了深深的误解。在这样一种极度不利的形势之下,章琴最终无奈地遭到了调离书记岗位的处置,甚至还被发配到得汉城从事最为艰苦繁重的清扫厕所的体力劳动。

得汉城上设有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要机构,是根据地的经济总部。陡然增加的千多号人,吃喝拉撒睡都在城内。人畜共用的茅房脏乱差,蝇虫四起,臭气熏天。章琴被罚苦工每天要去打扫干净,还要帮助村民把粪便掏出来,挑去浇灌农田。她无意中听说民国初年,在反军阀摊派的“十元半苛捐” 运动中,一位叫张伯山的农民聚众三千多人造反,取名红灯教,占据得汉城一年多,也在城内耕种粮食自给自足。但最终还是兵败被杀。其遗孀和儿子隐姓埋名十多年,在深山里艰难地生活着。风闻红军占据得汉城设立西北军委,统领军队的人姓张,被百姓传说是当年的抗剿英雄张伯山。据说他兵败后独自逃往深山,经过仙人点化,再次起兵反抗。当年叫做红灯教,这次叫做红军,百姓们认为都是一脉相传。

张伯山的遗孀和儿子听闻这个消息后,满怀希望地找上山来。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层层盘查,终于来到了得汉城。当哨兵问他们找谁时,他们说要找张大统领,声称自己是其妻儿。下级哨兵无法辨别真假,只有将这母子二人送上山来。章琴得知此事后,觉得十分好笑,但又不归她管,自己都还在受罚阶段,无奈之下,只得将这母子俩送到西北军委听从发落。未料,这母子二人却被保卫局的人押送走了,而她也被认为是多管闲事。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这件事反而让她提前结束了处罚,改派她到妇女独立团当政委。

章政委身材凹凸有致,腰间挎着两把精致的手枪,那闪亮的枪套与她身上整齐的军装相互映衬,显得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她的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透露出军人特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