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回家的锁儿,见到躺在床上被姐夫救回一命的阿爹,正沉沉的睡着了。·5′2\0?k_s-w?._c!o.m^
他又瞅了瞅偏房里正在磨面的阿娘,阿娘这是准备做成粗粮饼,带着去服役时午间的干粮。
锁儿的眼泪扑簌簌的顺着脸颊往下滴,阿爹是家里的顶梁柱,阿爹倒下了。家里的担子落到了阿娘身上。
他十一岁了,他也该为家里做些事了。
才八岁的大妹正坐在灶洞前生火做晚膳,四岁的小妹一个小女娃子坐在兔笼前喂兔子吃草。
锁儿闷声不响的出了院子,撒腿就往村尾跑。
四海和默言正坐在赤焰和柔云的背上练习着骑马,三郎在一旁指导着四海操控缰绳……
锁儿进了院子,见到正在清理马厩的二伯,他快步上前“扑通”一声跪下就磕头。
锁儿哽咽难言:“二伯,您能借我三两银子吗?阿爹治病的银子算我借姐夫的,我以后挣了银子还给姐夫!
阿娘不能去服劳役,她的身子不好,她还要照顾阿爹哩!再说大妹和二妹还小,家里不能没有阿娘。
我和二伯借银子交劳役,二伯您相信我,等我赚了银子,我一定会还给您的!”
胡老二一把扶起锁儿道:“好孩子,二伯本来打算晚间去一趟你家,给你阿爹送银子,不能让你阿娘一个妇道人家去服劳役。?y.k*r_s?o~f-t¢..c~o!m+只是白天被村里人看到了不好……”
锁儿如释重负,对胡老二鞠躬道:“二伯,我一定会还银子给您和姐夫的!”
“锁儿,你姐夫说了,你阿爹治病的银子不用还!至于我借你的银子,只要锁儿以后不好吃懒做,能撑起你们家,银子二伯也不用你还!”说罢,胡老二从怀里摸出三个小银锭,塞进锁儿的手中。
他轻拍拍锁儿的肩膀道:“村里人若有人问起,锁儿就说是我借你的银子!”
锁儿抓紧了银子,大声说:“二伯,我记下了!”然后他飞快的往家里跑……
锁儿在心里想,他和夫子一起念了一年多时间的书了。明年,他就去找找活路,他识字会算账了,云城那么大,总能找到事做的!
兔儿岭镇通往云城的村道开始修建了,十八个村落,每个村子里每天都是几十名青壮工一起修路。
县太爷早就同镇守规划好了,路面加宽,两辆马车可并排通行,路基用石头搭建,铺上沙土,平整路面。
会砌石岸的汉子专门砌石岸,在山上挖石头的汉子专门挖石头,抬石头的汉子抬石头,挑土的汉子挑土……
每天县衙安排了一名衙差在工地上监工,发现偷懒怠工的汉子,衙差手上的鞭子就会抽到身上。·x\w+b^s-z\.?c`o,m/
各村的村长既要做工,又要安排本村的汉子上工,路上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的场景。
每天凌晨,家家的婆娘们早早起来做好早饭,还要准备好当家的中午吃的干粮。没有吃饱饭,抬不起石头,挑不动土,就会挨鞭子。
每每到了服劳役期间,家里再缺粮,也不能短了做工汉子的吃食。衙差手上的鞭子不仅会抽破衣服,还会抽得皮开肉绽。
鞭子抽打出来的伤痕,出了汗不易长好,还会溃烂流脓,严重的还会引起高热。
服劳役的汉子,害怕会挨鞭子,所以都不敢怠工。
每天凌晨,汉子们吃过早膳,带上干粮和竹筒或水葫芦,扛着锄头、扁担、畚箕,打着火把往路基上赶。
开始是各个村子里零零星星的火把出了村子,到了镇上就汇聚成一条火龙,赶到路基上天也就亮了,一天的辛苦务工开始了。
今年修路,得益最多的是兔儿岭镇上的商户,无论是回城,还是进城进货、送货都便利了许多。
镇子里的大小东家们,看着热火朝天的修路场面,聚在麻糖铺子前空荡荡的集市上商议开了,冯铭轩带着冯武也站在人群中。
邹东家开的酒楼,镇子上和云城都有,他几乎每天往返于城里和镇上,修好了通往云城的路,他收益最大。
邹东家对众东家抱拳道:“诸位,此番修路,我们获得了便利,是不是该给修路的汉子们提供些吃食,犒劳一下他们。毕竟路修好了,各家的营生都好做了!”
王郎中率先抱拳附和道:“小老儿觉得邹东家的提议甚好,我壹生馆每天熬些解暑气的汤药送去路基上,供他们饮用,预防中暑的疫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