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月银箱
第一卷:马尼拉银祸
第一章 白银氧化之谜
马尼拉红锈
崇祯八年秋的台风刚过,马尼拉港的咸腥气里混着股奇异的金属味。o咸+鱼?看
“是阿兹特克的日月图腾。”随船神父佩德罗划着十字,声音抖得像风中的烛火。锈迹组成的太阳纹边缘嵌着尖锐的三角,正是阿兹特克历法中“第五太阳纪”的标记,而月亮纹的弧线里,十几个类似汉字的符号正在潮湿的空气里微微发亮,像刚被人用指尖刻上去的。
负责押运的西班牙军官迭戈踢开最上层的银锭。锈迹在撞击下剥落,露出里面的金属——白银的质地没有变,但氧化速度快得违背常理,普通银器氧化需要数年,这些银锭从墨西哥启航才三个月,就锈成了这般模样。更让他心惊的是,太阳纹中央的玛雅数字“13”,正随着船板的震动缓慢旋转,像个活的倒计时。
港口的华商王裕凑近观察。那些类似汉字的符号里,他认出了“裕”“银”“祭”三个字,笔画间的锈迹比其他地方更厚,显然是有意为之。他突然想起晋商密信里的话:“墨西哥银矿的阿兹特克祭司说,用活人献祭的白银,会被日月之灵诅咒。”
“把银锭扔进海里!”迭戈拔出佩剑,指挥水手搬银锭。但当第一块银锭接触海水时,锈迹突然剧烈燃烧起来,暗红色的火焰在水面铺开,竟在浪涛中重新组成完整的日月图腾,太阳纹的光芒穿透海浪,照得海底的沉船残骸清晰可见——那里堆满了前几批失踪的白银,同样覆盖着红锈。
佩德罗翻开随身携带的《印第安异闻录》。其中一页画着阿兹特克的献祭仪式:祭司将活人的心脏挖出,放在白银容器里,称这样能“取悦日月之灵,让银矿永不枯竭”。而仪式的祭坛纹路,与银锭上的红锈图腾分毫不差,只是书中特别标注:“若献祭者心怀怨恨,白银会记住他们的痛苦,在月圆之夜显灵。”
王裕悄悄用银针刮下一点锈迹。银针接触锈迹的瞬间变黑,他放在鼻尖轻嗅,闻到股熟悉的硫磺味——与浑河船坞的硫磺煤气息完全相同,只是其中还混着极淡的血腥味。他突然明白,这些白银不是普通氧化,是被献祭矿工的血与银矿中的硫磺发生反应,形成的特殊锈蚀,那些类似汉字的符号,或许是矿工临死前用指甲刻在银锭上的遗言。
“圣菲利普号”的船长在此时发现异常。船底的吃水线处,不知何时爬满了暗红色的锈迹,纹路顺着船板蔓延,竟与银锭上的日月图腾连成一体,像有无数双无形的手,正将整艘船拖向海底。更可怕的是,了望塔上的水手大喊,远处的海面上,无数个红锈图腾正在形成,将港口围得水泄不通。
迭戈下令用火炮轰击红锈。但炮弹穿过图腾的瞬间,竟被锈迹包裹,落地时变成了块暗红色的废铁,炮管里甚至渗出了红锈——这不是自然现象,是被诅咒的白银在反击,用阿兹特克文明的方式,对抗掠夺者的武器。
佩德罗在慌乱中翻到《印第安异闻录》的最后一页。上面用拉丁文写着段警告:“玛雅数字13代表终结,当太阳纹与月亮纹的红锈合二为一,就是银矿复仇之时。”他抬头时,正好看见银锭上的太阳纹与月亮纹正在缓慢靠近,玛雅数字“13”的旋转速度越来越快。
王裕突然想起赵莽托人带来的话:“白银的本质是纯净,若染上太多血,会变成最烈的诅咒。”他看着那些类似汉字的符号,突然认出其中一个是“归”——矿工们的灵魂,在用最后的力量,呼唤着白银回归故土,回归那些被掠夺的时间与空间。
台风的余威再次袭来。“圣菲利普号”的桅杆在狂风中折断,带着红锈的帆布坠入海中,激起大片暗红色的浪花。当太阳纹与月亮纹在银锭上完全重合时,整舱的白银突然化作粉末,随着海风飘向墨西哥的方向,只在甲板上留下个巨大的红锈图腾,中央的玛雅数字“13”闪烁最后一下,彻底消失。
迭戈瘫坐在甲板上。他看着空荡荡的货舱,突然明白那些被掠夺的白银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过他们,阿兹特克的日月之灵、玛雅的数字预言、矿工的血泪诅咒,早已给这些白银下了最后的判决。而那些类似汉字的符号,或许不只是遗言,是不同文明对掠夺者的共同警告——有些东西,用暴力抢来,终将被更强大的力量夺回。
王裕将那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