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廉洁勤政被逼死?我反手贪成一代权臣 > 第71章 无形的硝烟

第71章 无形的硝烟

刘衍的手指再次下意识地捻动,只是这一次,摩挲的不再是铜钥匙,而是光滑的椅圈扶手。`咸′鱼·看.书¨ *免.费?阅,读!

沈瞿端起茶杯,却没有饮,目光幽深,似在盘算着什么。

自徐巍来到永明县,每一次出手,都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却又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沈家在“帮宝逝”上的获利,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蚕丝生意。

而刘家也在徐巍提供的新型水车上,大大降低了灌溉成本。

更别提其他的那些奇思妙想,给永明县带来的巨大改变。

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位年轻县令的点子,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若这“土地保水剂”真能够缓解旱情,那其价值,将无可估量。

而作为主料的朱砂,其需求量,也必然是个惊人的数字。

一时间,那座曾被视为祸源,令人避之不及的叶家私矿,在刘衍和沈瞿眼中,俨然变成了一块滋滋冒油的肥肉。

刘衍看向沈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沈家主,看来这朱砂矿,倒成了香饽饽了。”

沈瞿放下茶杯,回以一笑:“世伯说的是。徐大人此举,既解决了私矿隐患,又能获取所需之物,还能借此机会让利于民,可谓一举多得。`秒/章/节.小?说,网\ !更\新?最!全-只是不知,这‘公开招标’,最终会花落谁家。”

言语间虽是客气,但那份对朱砂矿开采权的志在必得,已然流露无遗。

刘润在一旁察言观色,适时开口道:“父亲,瞿弟,依我看,这朱砂矿的开采没那么简单,之前清湾村山洪,最终确定了是因叶家私采朱砂导致的,如今再次重启开采,这什么‘招标’里的保证是一回事,但要是再次引发了山洪,该如何是好?”

刘衍赞同:“润儿说的是。此事非同小可,不仅关乎县衙的大计,更关乎山下百姓的安危。”

沈瞿微微一笑,并不接话,心中却已是明镜一般。

叶家当时是怎么开采的?

那用的全是一些老弱妇孺,偷偷把他们圈起来,没日没夜地乱挖,既无管理,也无章法。

若是正儿八经的精壮劳力,定下严格的开采章程,并提前做好加固措施,引发山洪的可能性极低。

刘润这么说,无非是想劝退自己罢了。

刘家想要这朱砂矿,他沈家,又何尝不想?

徐巍的“土地保水剂”若真能成,这不仅仅是一桩赚钱的买卖,更是能与县令大人进一步加深合作,甚至搭上定国公这条线的绝佳机会。!s¨a!n¨y¢e\w\u-./o/r·g-

这样的机会,谁肯轻易放过?

正堂之内,一时无人再言语,但空气中,却已然弥漫开一股无形的硝烟。

县衙门口,此刻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

王德发领着几名衙役,好不容易才在人群中辟出一条道,将一份崭新的告示贴了上去。

识字的,扯着嗓子念给不识字的听,不识字的,也伸长了脖子,想从那墨迹淋漓的官样文章中,瞧出几分金光来。

那告示写得明明白白:永明县仙霞岭朱砂矿,择优选商,公开招标,三日为限。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

“三日!只有三日时间!”

“这方略,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安全为上,县令大人果然是心系百姓的。”

消息长了翅膀一般,先是在县城内那些消息灵通的商铺、酒肆、茶坊间飞速流传,而后便如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越过了永明县的界碑,传向了四面八方。

永明县,这座素来算不上繁华的县城,一夜之间,竟有了几分车水马龙的喧嚣景象。

刘衍与沈瞿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榜文的详细内容。

刘家书房内,刘衍正详细阅读着告示的抄录。

“父亲,这三日之期,委实仓促了些。”刘润站在一旁,面有忧色,“要拿出万全的开采方略,还要兼顾安全,谈何容易?”

刘衍缓缓摇头:“润儿,你看事情还是浅了。这三日之期,看似仓促,实则是徐县令给永明本土商家的一个机会。外地客商,即便闻讯赶来,人生地不熟,要在三日内拿出比我们更周详的方略,难上加难。”

他顿了顿:“至于安全……叶家那等草菅人命的采法,自然是取死之道。若我们用心经营,雇佣精壮,严明章程,再辅以加固堤防之策,并非不能做到万无一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