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怒从心头起,怒火攻心之下,当场便下旨:“卢象升畏葸不前,革职听勘,着刘宇亮代之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刘宇亮一听,吓得面如土色。他深知前线战事凶险,自己哪有什么军事才能,这一去说不定就性命不保。他急忙朝杨嗣昌打眼色,眼神中满是哀求,希望杨嗣昌能帮自己说情,推掉这个要命的差事。
,!
杨嗣昌心中暗自冷笑,他虽然与卢象升政见不合,向来对卢象升主战的态度不满,心眼小、度量窄的他,没少给卢象升使绊子。但他也清楚卢象升的本事,卢象升善于用兵,只有他能在现今这般艰难处境下稳住局面。而且,他与刘宇亮同朝共事多年,更是深知刘宇亮是个什么货色。刘宇亮不过是个纸上谈兵之辈,若真让他代替卢象升,恐怕宣大那一万多精锐兵马,真就要葬送敌手了。
杨嗣昌思索片刻,觉得此时保住这一万多精锐对自己接下来的主和有着关键作用,只有这支大军在才能对入关劫掠的清军产生牵制,使之忌惮自己,才有坐下来和谈的可能。而且若刘宇亮去了前线战败,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也脱不了干系。于是,他上前一步,建言道:“陛下,卢象升虽与臣于战和之策上的政见有所分歧,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他深得宣大将士军心,若此时冒然临阵换将,恐军心不稳。-精?武_晓?税¨网· ·耕¢辛^嶵+全\刘首辅虽有心为国效力,但前线局势复杂,非他所擅长。不如仍由卢象升总督军事,刘首辅前往督察军情即可。”
崇祯帝听后,心中暗自觉得杨嗣昌心胸宽广,对于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人,都能从大局出发为其说情,不禁对杨嗣昌愈发器重。因此,崇祯帝最终点头同意收回成命,但仍下旨申斥卢象升畏敌不前。
刘宇亮听到皇上收回成命之后,如蒙大赦,暗自松了一口气,对杨嗣昌感激涕零,心中想着晚上一定要亲自去拜见杨嗣昌以表感谢。
卢象升接到崇祯皇帝申斥自己的旨意后,心中苦涩万分。自己满腔拳拳报国之心,一心只为大明江山社稷,为陛下分忧解难,换来的却是陛下一纸申斥。想到此处,他的心仿佛坠入了冰窖,拔凉拔凉的。
然而,卢象升对陛下的忠诚并未因此动摇,反而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死志。他暗自决定,要带着部队去找清军主力,决一死战。若能侥幸获胜,也算对陛下、对天下人有个交代;即便战死,也能以死明志,向陛下证明自己绝非贪生怕死之辈,证明自己对大明的忠诚至死不渝。
但卢象升并未将这份心思表露在脸上,他依旧神色镇定,召集诸将,慷慨激昂地说道:“吾等深受国恩,今国家有难,正是我等以死报国之时。虽吾等兵力单薄,又面临缺粮困境,但虏寇手中有粮!只要吾等齐心协力,与敌军决一死战,定可杀散敌寇,上可保我大明江山社稷,护我黎民百姓周全,下可解我缺粮囧境!”
众将听了他的陈词,热血瞬间涌上心头,纷纷握紧拳头,大声回应:“愿追随督师,与清虏拼个鱼死网破!”卢象升看着眼前这些忠诚的将士,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随后,卢象升增派斥候,加大侦察力度、扩大侦察范围。终于在三日后,有斥候快马加鞭回报,称在巨鹿附近发现清军主力,人数约有一万余人,正在围攻巨鹿县城,县城岌岌可危。卢象升听闻后大喜,觉得这股敌军人数与自己兵力相当,自己率军前往,未必没有获胜的可能,而且军粮已然告急,于是决定放手一搏。他即刻率领大军,火速前往巨鹿。
第二日下午,卢象升的军队与清军在巨鹿贾庄遭遇。卢象升所部因缺粮缺饷,不少士卒都做了逃兵,此时随他抵达战场的已不足万人之数。(有说五千,作者认为过少,故以万人计算)
卢象升身着为父守孝的白色布衣,内里套着坚硬的铁甲,手持一口重达三十六斤的大刀,威风凛凛地立于阵前。他身后,杨国柱、虎大威等将领也是神情坚毅,各率所部严阵以待。
清军主将多尔衮统领大军万余人见卢象升果然上当领军前来,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卢象升,你进了我的口袋里就别想再活着出去了!”他大手一挥,苍凉的螺号声呜呜地响起,满清大军立刻列阵相迎。
双方先是以火炮、弓箭互射,一时间,炮弹、弓箭如雨点般落下,喊杀声震得大地都仿佛在颤抖。双方互射半晌,双方弓箭手累得都抬不起手,箭雨逐渐稀疏,明军火炮也因持续高强度发射导致炮膛发红,无法发射炮弹。多尔衮一声令下,清军重甲步兵开始列阵推进。
卢象升也不含糊,他虽是文官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