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清明上河图史记 > 第104 集:谜团初现

第104 集:谜团初现

年前的一桩旧案,而那标记,正是当年相关之人留下的记号。”男子缓缓说道。

“旧案?什么旧案?还望阁下详细说来。”张择端心跳陡然加快,隐隐觉得自己即将触碰到一个惊人的真相。

“多年前,汴京城里有一个神秘组织,他们妄图掌控城中的商业命脉,暗中操纵物价、垄断交易,做了诸多不法之事。朝廷也曾派人追查,可那组织极为隐秘,每次都能逃脱。后来,不知为何,他们销声匿迹了,而你这幅画里的标记,便是他们当初用来互相联络的暗号之一,具体有何深意,我也只是略知一二。”男子一边说着,一边警惕地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你又是如何知晓这些的?”学者好友在一旁问道。

灰袍男子沉默了片刻,才说道:“我家中先辈曾无意间卷入过那组织的一些事,留下了些许记录,我也是偶然发现,得知与这《清明上河图》有关,念及此事重大,特来告知张大人。”

张择端眉头紧锁,思索着男子的话,他实在难以相信,自己的画作竟和这样一个神秘且作恶多端的组织有联系。

“那依你之见,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张择端问道。

“大人,此事不可声张,那组织虽看似消失,但说不定暗中仍有余孽,若被他们知晓你在追查这标记之事,恐会招来杀身之祸啊。”男子一脸严肃地劝道。

张择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好奇这背后的真相,想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可另一方面,又担心真如男子所言,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危险。

暗中追查

在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后,张择端决定还是要继续追查下去,他觉得不能任由这样一个潜在的危险隐藏在自己的画作背后,万一哪天那组织又死灰复燃,遭殃的可是整个汴京的百姓。

他先是找到了平日里与自己交好,且在汴京城里有些手段的一位江湖人士,名叫李风。李风听闻此事后,二话不说,当即表示愿意助张择端一臂之力。

“张兄,你放心,我在这汴京的三教九流中也算有些眼线,定帮你把这事儿查个水落石出。”李风拍着胸脯说道。

两人先是从那灰袍男子提及的商业领域入手,开始暗中调查那些曾经有过异常物价波动,或是有垄断迹象的行业。他们走访了众多的商户,可大多商户一听是打听多年前的事,都纷纷摇头,要么说不清楚,要么就是害怕惹祸上身,不愿多谈。

一日,他们来到了一家经营绸缎生意的老店,店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者,起初也是守口如瓶。但张择端诚恳地说明了来意,表明是为了汴京的安稳着想,老者犹豫再三,终于松了口。

“唉,多年前啊,这绸缎行里确实有些古怪,有一伙人,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低价收购了大量的绸缎原料,搞得我们这些小商户都没了货源,差点就做不下去了。后来啊,官府好像也查了,可没查出个所以然来,那伙人就突然消失了,从那以后,生意才慢慢恢复正常。”老者回忆着,脸上满是无奈。

张择端和李风对视一眼,觉得这老者所说的那伙人很可能就是那个神秘组织的一部分。

“那您可还记得那伙人有什么特别的记号或是特征吗?”李风问道。

老者思索了片刻,说道:“好像听人说,他们有个什么标记,会印在一些货物上,具体啥样,我也没见过呀。”

张择端心中一动,难道就是画中那个标记?

他们谢过老者后,又继续追查,顺着线索找到了当年曾给那伙人运送过货物的一个车夫。车夫起初害怕得不敢说话,在李风亮出了一些江湖手段,保证不会泄露他的身份后,车夫才战战兢兢地开了口。

“那伙人可吓人了,每次运货都神神秘秘的,不让人看里面装的啥。不过我有一回偷偷瞅见了,那货物上确实有个小小的印记,样子嘛,我记得好像是个弯弯绕绕的图案,具体我也描述不清了。”车夫说道。

张择端越发肯定,这和画中的标记定有联系,可他们依旧没有弄清楚那标记完整的含义以及那组织如今到底还有没有活动。

危险逼近

随着张择端他们追查的深入,一些异样的情况也开始出现了。

先是张择端家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可疑的身影在附近徘徊,家中的仆人也反映夜里总能听到一些奇怪的声响。

学者好友担心地对张择端说:“端兄,看来咱们的行动已经被盯上了,那灰袍男子说得没错,这背后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