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天幕盘点:朱老四!你咋在上面! > 第79章 刘禅继位,内忧外患

第79章 刘禅继位,内忧外患

【公元221年,此时己经是关羽被杀的两年后】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也为了夺回荆州,亲率大军讨伐孙权】

【群臣多有劝谏不可,但刘备没有采纳,执意攻打孙权】

【最终在夷陵被孙权麾下都督陆逊以火烧连营一计击败,刘备撤退至永安白帝城】

【都说盛极必衰,而此时的蜀汉就是应了这一点】

【在国力最为辉煌的时候,和曹操一样遭遇了命中注定的一场大火,最终化为乌有】

此时的刘备己经卧病在床,命不久矣。本文搜:狐恋文学 xhulian.com 免费阅读

临终前,他将诸位大臣唤至身前。

“陛下!”

“众卿免礼,请丞相坐于榻侧。”

“陛下!”

听到刘备的话,诸葛亮上前握住刘备的手。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只因智识浅陋,不听丞相之言,自取其败。”

“如今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太子软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听到刘备交代后事的语气,诸葛亮脸上不禁泛起愁容。

“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复天下之望啊!”

“众卿暂且退下。”

“是!”

刘备先让诸位大臣离开,只留下诸葛亮一人。

随后从身后缓缓拿出一卷诏书,放在诸葛亮手上。

“此乃朕之亲笔诏书,烦丞相交于太子刘禅,叫他莫以此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加以教导。”

“陛下!”

诸葛亮接过诏书,对着刘备深深一拜。

“朕不读书,粗知大略。”

“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朕本想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

“愿陛下将息龙体,臣尽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丞相...朕临死之前,有心腹之言相告...”

“陛下有何圣谕?”

刘备看着诸葛亮,认真的说道。

“卿之才十倍于曹丕,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事。”

“若太子刘禅可以辅佐,则辅之;若太子不才,丞相可自立为成都之主。”

然而诸葛亮在听到刘备的话后,却是愣住。

下一刻,只见诸葛亮跪在原地,热泪盈眶,他根本就想不到刘备会对他说出这些话,这是何等的信任。

“陛下!臣怎敢不竭股肱之力,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丞相快请起...请起。”

“唤刘永、刘理...”

两名孩童从外面走进,站在原地等着刘备的吩咐。

“尔等切记朕言,朕亡之后,尔等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是!”

“快拜丞相。”

刘永、刘理听后,连忙朝着诸葛亮的位置拜了下去,口中喊道。

“相父!”

“请起,快快请起!”

诸葛亮将二人扶起,此刻的他再一次为刘备说的话而感到震惊。

“陛下!臣虽肝脑涂地,也难报陛下知遇之恩啊!”

“有请众卿。”

先前退出门外的大臣们再一次回到的房间内。

“朕己托孤于丞相,令太子刘禅以父事之,卿等切不可怠慢,以负朕望。”

“众卿,朕不能一一嘱托...愿皆自爱...”

刘备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仅仅交代了几件事情之后,刘备便再没有力气说下去。

【公元223年,在将军国大事全盘托付给诸葛亮后,壮志未酬的昭烈帝,病逝于白帝城的永安宫内,享年63岁】

【而蜀汉的重任,也在这一刻正式落到了诸葛亮的肩上】

【刘备去世后,太子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再领益州牧,政事事无大小,都依赖于诸葛亮决定】

【先前刘备几乎是以举国之力出兵讨伐孙权,结果在夷陵遭到惨败】

【几乎让蜀国的第二代优秀将领和蜀国精锐士兵损失殆尽,军事实力受到严重的削弱】

【此外,在刘备死后,益州各郡开始蠢蠢欲动】

【首先跳出来的是汉嘉太守黄元,黄元甚至只是在刘备病重之时便举郡造反】

【理由也很简单,他和诸葛亮不和】

【知道刘备死后必定是诸葛亮掌政,自己可能会遭到诸葛亮的排挤,所以便提前造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