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里面有俄语,俄皇尼古拉二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虽然他看戈辉不顺眼,但此时此刻却有点顺眼了。
接着英国首相享利-坎贝儿、法国总统法利埃,也先后表示支持,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他们在全球的殖民地,推行自己的语言,他们的语言应用更广泛,非常具有代表性。
有了英法美德俄的支持,其它与会国也都表示支持,倭国不同意,也没办法。
会议语言确定了,会议正式开始,戈辉直接用汉语发言,陈述特区的防御政策:“特区努力发展军力,不是为了侵略和掠夺,而是为了保护建设成果,奉天战场已经证明,如果没有禁卫军,特区现在的一切可能不属于我们,我们必须要有能力守护自己的一切,有能力把战争挡在国境之外,这样才能让觊觎我们的人望而却步。”戈辉的目光在西园寺公望和尼古拉二世的脸上短暂停留。
关于特区发展,戈辉认为:“特区离不开世界,愿意成为世界的一环,欢迎各国来特区投资建厂。我们在努力寻找一种不依靠掠夺的发展模式,通过自身的努力+国际合作,就能走上一条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比如说,罗斯福总统,看上了我们的卡车、越野车、摩托车等技术,非常豪气地问我多少钱?大家都知道,美国比我的特区强大太多太多,但罗总统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强大,选择用武力施压,而是出钱购买。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模式,大家互通有无,可以花钱购买,你买我的,我买你的,生意就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不依靠掠夺的发展方式?在座的很多人嗤之以鼻,幼稚,不掠夺,原始资本怎么积累?钱从哪里来?借吗?动辄10%以上的利息,就问谁受得了?这一点,倭国和俄国最有发言权,他们已经被债务压的喘不过气了。?8+1!k*a~n*s!h′u+.·c¨o·m^德国在非洲与英法争夺殖民地,还不是因为没钱嘛,想以更廉价的方式拿到资源。有什么比掠夺更划算,不依靠掠夺?清国是怎么变这么大的?
针对当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老欧洲的问题,戈辉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的办法。尽管当前,当事方的立场有较大的分歧,但是谈起来总比诉诸战争要好。欧洲过去几百年的历史证明,无论形势多么复杂困难,都不能关闭和平与和解的大门,特区立场坦坦荡荡,一以贯之,那就是坚持劝和促谈,乐见各方都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达成全面、持久、并有约束力的争端解决机制,构建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让战争的阴云彻底消散,守住来之不易的文明。”(戈辉知道,自己的话都没有屁香,都是假大空的话,言之无物,他是真心希望欧洲打起来。)
戈辉最后提醒在座的各位:“尽量以对话的形式解决争端问题,尽量不要选择战争,打赢了,未必就占尽好处,打输了真的很糟糕,战争就是在把我们花了几辈子的钱,辛苦建立的文明砸烂,图什么呢?过后还要花几辈子的钱重建,又图什么呢?所以,能不打,尽量别打。”
戈辉还提出一个建议:“最好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汇聚更大的合力,用来协调国际争端问题,将战争扼杀在萌芽状态。毕竟,争吵总比战争好(语出丘胖子,就是丘鸡儿,这翻译没谁了哈)。”
在座的听完戈辉的即兴发言,无不震惊,他是怎么想到这些的,特别是最后的建议——成立国际性组织。正如他所说,争吵总比战争好,太正确了,但是,但凡能争吵,谁愿意开战啊!不就是吵不明白,只能上肢体语言嘛。
不过,话说回来,确实需要这样的一个组织,有人出面调停,总比站旁边看热闹强,能不打尽量不打,谁也不愿意砸烂自家的东西。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由哪国来主导,设在哪国,这无疑代表了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英、法、美、德,都觉得自己具备这个实力,其它国家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并没有争取的意思。
戈辉倒是有想法,但是现在提这个没人听,因为实力不够。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谈国防政策,和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看法。
浦图亚国王要求:“戈辉立即归还毫境傲,国际条约必须得到尊重,必须赔偿浦图亚国的损失。”
戈辉立即纠正浦图亚国王:“首先出兵毫境傲的是北京朝廷,不是禁卫军,光绪陛下就在朝阳,你可以直接找他谈。其次,我这里只是清帝国的地方自治政府,无权支使朝廷做什么,朝廷要做什么,也不需要经过我同意。最后,你打算出多少钱让我出兵呢?”戈辉伸出右手,五指伸展:“给我五亿两白银,我帮你要回毫境傲。”
如果浦图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