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禁卫军 > 第326章 研发步话机

第326章 研发步话机

皋兰到武威三百多公里,西征军走了七天,半摩托化步兵师不至于这么慢,因为还有两万几千囚犯同行,更后面还跟着随军商队。\w!z~s+b,o.o*k*.^c¢o_m/

从武威开始,就正式进入了七百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前路是张掖、酒泉、玉门关。

河西走廊,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沟通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要道,也是多民族不断交锋、融合的重要场所。几千年的时光里,这条通道风起云涌,沧桑变幻,多元文化汇流,不知发生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这些故事,塑造着这条古老通道的时空面貌,也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锐意进取、坚韧勇毅的精神底色。

茅小林站在乌鞘岭的一处小山坡上,看着山坡下排成长龙的行军队列,滚滚向前的风神战术卡车,心中感慨万千:“这就是河西走廊,这里有无数先辈的荣光,有壮阔历史的不尽回响,今天,你们不孝子孙又杀回来了。”

哈森扭头看了茅小林一眼,摇头轻笑后说道:“不孝子孙是你,不是我,我没做什么错事,上一辈有人没做好,那是他们无能+废物。”

“没错,谁的错谁担着,土地就在那里,千百年来,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来来回回,我们现在要完成的就是‘失而复得’的过程。”李煜说道。

茅小林扔下一句“懒得跟你们废话”,打马下山。

禁卫西征军在武威休整一天后,于1月24日再次出发,下一站玉门关。

从武威到玉门关这七百多公里,路上又下了几天雪,行军速度大减,走了二十天,于2月12日除夕到达玉门关。

茅小林从枭龙军车上下来,踩着地上的积雪,嘎吱嘎吱地走向疑似关城的残破土墙,停下脚步,郑重敬礼,然后转身下令:“通知下去,西征军全体关前列阵。”

茫茫戈壁雪原上,禁卫1、2、3师,面向残破的关城,整齐列阵。小五万人车,仅用了不到十分钟,几十个方阵,整齐的排列在关城前,显示出极高的战术素养。

茅小林走到架设好的电动话筒前,扫视全场,看到三架电影机也从三个方向拍摄着,其中一架的镜头正对着自己。

茅小林并没有说什么鼓动的话,能从朝阳走到这里,就已经证明他们是一支铁军了,钢铁不需要鼓动。他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谁知道李白是谁?”他的声音被扬声器放大后,传遍全军。

哈森和李煜对视了一眼,笑了,他们也想知道,下面的人会怎么回答。

李白是谁?唐朝诗人,军中的扫盲教育里提过的,差不多都知道,当然,左耳进,右耳出,记不住的也有很多。

小五万人的阵列里,爆发出震天的回应:唐朝诗人。

“那你们知道李白是哪里人吗?”茅小林又问。

李白是哪里人?小五万人的军阵里,鸦雀无声,有声,也是寒风呼啸的声音。

“四川人”禁卫1师2团3营长安逸吼道,不吼不行,不然听不到。¨x*s\c_m?s_w·.?c^o·m+安秀才的外号可是货真价实的,确实是秀才出身,投笔从戎也是真心的,国家风雨飘摇,他无法安心读书,但他坚持让妹妹安欣读书,目前是朝阳女子高中的一名高三学生,七八月份就可以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特区还没有高考,大学独立招生)。

“很好!”茅小林夸奖了一句后,又道:“但我还知道另一个说法,说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现在叫皮什佩克,往北两百多公里就是巴尔喀什湖。”

“收复巴尔喀什湖,收复碎叶城……”小五万人的军阵山呼海啸,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声势震天。

哈森和李煜相视而笑,果然如此,没有让他们失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茅小林背了一首唐诗,然后继续道:“再往前走,就是古时的西域,现在的新疆,我们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李白的归属对我们很重要,新疆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广袤地区对我们同样重要,因为那里有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德国的面积,曾经属于我们。”

“所以……”茅小林大声吼道:“巴尔喀什湖那里我们要定了。”

“收回巴尔喀什湖,收回巴尔喀什湖,收回巴尔喀什湖……”军阵里山呼海啸般地重复着。

茅小林大声道:“无数先辈曾经坚守在这里,在这里流下了数不尽的鲜血,现在轮到我们接手了,能不能守住这里?能不能做的更好?”

“能,能,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