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74章 赵俣:我儿子出息了

第274章 赵俣:我儿子出息了

啊。

杨戬还绘声绘色地给赵保描述,当时赵桓哭得就跟个泪人似的,被赵佶大骂没出息,说我没你这样的儿子。

赵桓如此阻止赵佶放弃王爵,可以理解。

毕竟,只要赵佶不放弃王爵,等赵佶嘎了,赵桓妥妥的就能得到一个嗣王的爵位,就算传到赵桓的儿子时,他家都还能有个郡王。

而一旦赵佶放弃王爵,赵桓和他的子孙后代,可能就全都得自力更生了。兰兰文血 首发

这就好比,家里本来有一座金山等着赵桓去继承,突然当家的赵佶要把金山给捐了自己跑去学手艺摆摊,赵桓自然要急得跳脚。

总之,人们纷纷猜测,赵佶是否会为了心中的科举梦想,毅然放弃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爵?赵佶并没有让赵保和世人等太久。

在解试的报名截止前,也不知是出于对他自己才华的自信,还是他压抑了多年的野心作崇,亦或只是他不想被世人看扁。

最后,在赵桓涕泪交加、苦口婆心的劝阻声中,赵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王爵,踏上了科举之路,选择以一名普通士子的身份,去放手一搏。

赵佶的决定,如同石破天惊,瞬间在东京汴梁城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称赞赵佶的人有之;

骂赵佶冲动甚至是骂赵佶蠢的人也有之;

不过更多的人则是准备看这场好戏。

赵保在得知了赵佶的选择之后,也是暗暗称奇。他既惊讶于赵佶竟然真有如此魄力,敢于舍弃本该属于他的荣华富贵,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科举功名;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担忧,赵佶这次要是真的借破釜沉舟之势崛起了,将来没准会搞事。

事已至此,赵保肯定不能再阻止赵佶参加科举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赵保什么都不做,让赵佶脱离自己的控制。

赵保当即就分别叫来李彦、杨戬和宇文虚中,让他们再各派一批密探潜伏到赵佶身边,自己要知道赵佶的一举一动。

赵佶先是在洪武十一年秋参加了解试。

这关是由各州府或转运司主持,考诗赋、经义与策论,合格者获解额,方能赴京。

如江南东路的举子,需在江宁府通过解试,再由地方官签发“公据”,证明身家清白(非僧道、非胥吏、无过犯),方可启程。

开封府属于京畿路,如果举子有开封府的户籍,那么通常是在开封府参加解试,解试的地点就在开封府的贡院等指定考场。

若举子是太学生,那么则参加太学的解试,地点就在太学。

对于没有开封府户籍的举子,按照规定原则上要在原籍参加解试,但由于开封府解额相对较宽,录取机会相对更多,所以很多外地举子想办法到京城寄应取解。

不过,朝廷对此也有一定限制,比如宋仁宗时期规定,举人有开封府户籍七年以上不居他处者,才可以在开封府参加解试。

此外,无户籍但未占用别州名额的举子,经核实后,由命官作保,也可以在开封府应试。

这些外地来的举子,同样是在开封府的相关考场参加解试。

赵佶算是有开封府户籍的举子,自然是在开封府的贡院参加的解试。

让人没想到的是,赵佶还挺有本事,竟然被他考了个解试第一。

洪武十一年末,一众获得解额的举子到了东京汴梁城后,先到礼部报到,提交公据、家状(籍贯、三代信息),由官员核对身份,防止冒名顶替。

洪武十二年正月,省试正式开考,考场设在贡院。

考生按编号进入号舍,每舍仅容一人,自备笔墨饮食,昼夜不息。

五场考试依次为:首场考经义(《诗》《书》《周礼》等儒家经典解读);二场考诗赋(律诗、骈赋各一篇);三场考策论(针对时政提出见解);后两场是赵保一朝加的,四场考新学(王安石新学,也就是《荆公新学》);五场考经济学(叶诗韵出的题)。

省试的结果十分出人意料。

不仅赵佶这个备受关注的考生考中了进士,赵保的三个儿子,也就是赵保的五子赵楷(王懿肃给赵保生的第一个儿子)、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