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重生2001,我能掌控生死 > 第691章 荆棘岭,木仙庵

第691章 荆棘岭,木仙庵

孤直公微笑道:“我今年已过千岁,枝叶繁茂,四季如春,远离尘嚣,清高独立。/第\一_看_书`网~ .无~错,内¢容·”

凌空子笑着道:“我已千年傲立风霜,枝干刚劲有力,掌握长生不老之术,留鹤化龙。”

拂云叟笑道:“我在寒冷的岁月中,度过了千秋,老去的景象更加清幽。我与七贤为伴,共谈道义;与六逸为友,共唱和酬。”

自称劲节的十八公,笑道:“我也有一千多岁,苍劲贞秀,自在自如。我用翠绿的影子,留住仙客,与他们下棋弹琴,讲论道书。”

李奕感叹,微笑道:“四位仙翁,都享有高寿,风采清奇,难道就是汉朝时的四皓吗?”

四位老者笑着摇头道:“过奖了,过奖了!我们不是四皓,而是深山中的四操。敢问圣僧,你今年多大了?”

李奕双手合十,恭敬地道:“应该有……有四十五岁了吧?现在遇到四位仙翁,真是我的幸运。”

四位老者齐声道:“我们有幸与你相见,希望能得到你的教诲。请你以禅法指点我们一二,以满足我们一生的愿望。”

李奕听了这话,搜索脑海中的知识宝库,微微一笑。

“禅,代表内心的宁静;法,则是度化众生的途径。在宁静中寻求度化的方法,如果没有悟性,是无法达成的。

所谓悟性,就是洗涤心灵、超脱世俗尘嚣的境界。

至高无上的德行与妙道,玄妙而难以捉摸,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以及相应的六种认识功能,都可以被清除。¢秒?章¨节+小/说!网^ ?首`发′

菩提,代表着超越生死、无欠无余、包容空与色的境界,既超越圣人,又超越凡人。

探寻真正的本源,需要掌握元始天尊的精髓,领悟释迦牟尼佛的真谛。

运用无形的智慧,超越涅槃的束缚。必须在觉悟中再觉悟,在领悟中再领悟,保护好内心那一点灵光。

放开内心的光芒,照亮世界,在广阔的法界中,独自显现。即使到了最幽微的境界,也要坚守正道。

玄妙的法门,如果只是靠说教,谁能真正领悟呢?”

四位老者侧耳倾听,满心欢喜,一个个磕头皈依,躬身拜谢:“圣僧真是禅机的领悟之本啊!”

拂云叟笑道:“禅虽然代表宁静,法虽然代表度化,但还需要心性坚定、正心诚意。即使成为大觉真仙,最终还是要遵循无生的法则。

我们修行的玄妙之处,又与你的禅法,大不相同。”

李奕心中一动,微微一笑:“道是非常之道,体用合一,怎能说不同呢?”

拂云叟笑道:“我们生来就根基扎实,体用的表现,与你们不同。我们感受天地的孕育而生,蒙受雨露的滋养而成长。

我们笑对风霜,消磨日月。叶子从不凋零,枝干保持节操。

像你这样,不探求真正的虚无之道,却执着于梵文佛语。道原本在华夏,你们却反而去西方求证。

白白浪费精力,不知道在寻找什么。就像石狮子被挖了心肝,野狐的口水灌满了骨髓。′齐¨盛.小,说?网, `追?最?新^章_节?

忘记了自己的根本,而去参禅,妄图求得佛果。这就像我们在荆棘岭上,玩的谜语游戏,胡乱言谈。

这样的人,怎么引导?这样的境界,怎么传授?必须要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在宁静中,自然会有生活的真谛。

就像用没底的竹篮打水,无根的铁树开花。在灵宝峰上站稳脚跟,归来时在龙华会上相聚……”

“多谢赐教。”

李奕听了这话,磕头拜谢。

十八公急忙扶起他,孤直公也上前拉扯。

凌空子打个哈哈:“拂云叟的话,明显有些泄露天机。圣僧请起,不要全信。我们趁着这月明之夜,原本就不是为了谈论修行,而是想吟诗作对,放松心情。”

拂云叟笑着指向石屋:“如果想吟诗,不如进小庵喝杯茶,怎么样?”

李奕站起身来,向石屋前望去,只见门上有三个大字“木仙庵”。

于是,他们一起进去,重新安排了座位。

忽然,一个鬼使捧着一盘茯苓膏走来,又端上了五盏香茶。

过了一阵,五人正说话间,只见石屋外面,有两个穿着青衣的女童,挑着一对绛红色的纱灯笼,款款走来。

后面跟着一个仙女,手里拿着一枝杏花,笑眯眯地进门相见。

只见她身姿绰约,衣衫如翡翠,脸庞红润,胜过胭脂。眼睛明亮闪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