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浪漫三国行 > 第27章 改元建安

第27章 改元建安

的。

她此时既有向死之心,便也不惧何太后。

但是,她和何太后若斗起来,此前李白和何太后诸多秘密,必定泄密。

除非此时杀了唐姬,让她永远闭嘴。

不过,李白非歹毒之人,并不想胡乱杀人。

~~

于是,李白急举手朝何太后摆摆手,示意她别乱说话。

然后,他又对唐姬说:“殿下,当务之急,我等须先稳定。

不然,天下大乱,雒阳小朝廷也必消消亡,这可不是先帝夙愿。

殿下可给先帝守墓,但兴汉假冒殿下之子并登基之事,须保密。

如此,殿下虽然守墓,但永享荣华富贵,衣食无忧,有人侍奉,有人侍卫。

而且,殿下往后随时可以回朝,随时可以临朝称制。

殿下家人,能出入将入相的,一律加封,让他们永享富贵。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稳住唐姬,李白开出了极优惠条件。

唐姬想想,若自己不答应,此时必死。

而且,家人必死,九族必被所灭。

她想想后事极其可怕,自己死不足惜,却会连累很多亲人,便点了点头。

~~

李白又让何太后领刘兴汉出来,拜唐姬为母。

何太后方才心定。

她回身去找她和李白之子刘辩(字:兴汉)。

此前,李白思虑不周,给他和何太后之子取名刘辩,字:兴汉!

他想着刘兴汉长到八九岁,刘辩届时若死,刘兴汉也可以冒充刘辩为帝。

因为刘兴汉长相俊秀,个子亦高,不似刘辩那么懦弱。

但是,现在刘辩就死了。

这个刘兴汉才两岁,冒充十九岁的刘辩,可不行。

~~

何太后也是工于心计之人。

所以,她以前能在宫斗中胜出。

她为了继续掌权,此时也服软。

她牵手刘兴汉过来,又教刘兴汉伏地拜唐姬为母。

李白请唐姬给刘兴汉赐名,并说可以不改字。

唐姬知他和何太后早有预谋,便给刘兴汉赐名为刘正。

她说希望刘正将来堂堂正正,善待天下百姓,不玩阴谋诡计。

~~

何太后知其讥讽自己和李白,又满脸怒容。

但是,李白对她摆摆手,示意她别乱动,别乱说话。

唐姬遂抱起刘正去拜祭刘辩。

李白低声对何太后说:“陛下,一切听微臣的。”

何太后强忍着怒火。

若不是李白在,她可能会传羽林卫进来,即刻杀了唐姬。

~~

李白转身,叫来羽林卫,传荀彧、许禇、戏志才等诸文武入宫来见。

然后,他又去找唐姬,并跪于刘辩灵枢前,跪于唐姬帝侧。

他侧身提醒唐姬,待会,朝中文武群臣来到,请殿下宣布帝梦及刘正登基为帝之事。

小刘正才两岁,什么也不懂,好控制。

何太后是要保她荣华富贵和权势,不管小刘正与汉室刘氏有没有血缘关系,一定是要确保小刘正登基为帝的。

而且,这是她和李白的亲骨肉。

她对李白是真感情。

此举风险极大。

~~

不过,唐姬也知道,自己若有半点不慎,便真会给刘辩陪葬,家人及九族也会被全灭。

反正李白有承诺,自己可以随时回朝临朝称制,垂帘听政。

李白也必会让小刘正隔三差五来拜她。

有个儿子当皇帝,也好!哦,真好!

唐姬跪在刘辩灵柩前,反而想通了很多事情,便点头同意,也明确表态。

~~

不一会,荀彧、许禇、戏志才等诸文武数十人来到。

这也是荀彧、戏志才等文武首次入宫,见状甚是惊骇。

其他文武,大都是荀彧投奔李白后,通过荀彧和蔡邕、赵云招考进来的。

但刘辩之死,乃是李白离京去长安之后,荀彧、戏志才等人也不好胡乱猜测。

其余文武,则是没有资格乱说话,只能乖乖的跪在刘辩的灵柩前,给刘辩磕头。

许禇也带来了医官,让医官即时开棺验尸给荀彧等文武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