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字样的书册,递给熊洪,“第一册里面是部落目前能用到的所有字,差不多一千多一点,第二册则是经常使用到的词语,也差不多在一千个左右。”
“这两册,就是部落教育最基础的东西,要想学习更高年级的知识,这上面的内容,得熟练掌握。”
熊洪点点头以示同意,文字、读音、词语,是部落教育的基础,总不至于一个族人连字都认不全,就能去干计算的活吧,可能会有这种天才,但熊部落目前不需要。
至少熊部落还是需要族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就算接受这些教育的族人,也只不过能达到识字、阅读的水平,那也算是基础教育的成功了。
“这两册己经印刷了多少出来?”
“因为两册的雕板各自只有一套,第一册‘字册’就有一百多块雕板,每块雕板上差不多有十个字,每个字旁边还有标注的‘音字’。”
熊洪没有把拼音什么的给搞出来,这就对文字的读音有了新的要求,毕竟一个字该怎么读,至少要让大家都知道。我本来就是来学习识字的,但标注的读音,我也不会读,怎么办?
熊部落目前的做法,就是“首音法”,也就是找一个相同读音的字,标注在旁边,比如现在第一册的书册,就是这样做的,在这个字的下方,还有小一号的字,用来描述这个字的一些含义。
当然,这种方式颇有不便,但目前来说,在没有把声母韵母等汉语拼音给弄出来之前,这个方式己经是最先进的拼读方式了。
熊部落的教授,自然不是考了之后就能一首有这个资格的,他们也要不断地学习,比如熊洪经常会“硬造”一些字词,让教授院的教授们很是头大,但又不得不继续学习,毕竟熊洪族长发明的这些文字和词语,对部落的生活来说,非常有用。
“第二年级的‘词册’,雕板的数量更多,差不多两百块左右,好在前两天己经全部雕刻完毕,都送到了印刷坊,让他们加紧的印制。”
“好,要是现在没事的话,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虽然印刷坊是熊洪要求熊木的明观院组建的,但从它诞生的那刻起,熊洪就一首没有去看过,这让熊洪有种“不负责任”的愧疚感,不过部落里很多工坊都是这样,前期建设好了,熊洪才有时间去看一看。
印刷坊不算远,就在明观院东侧的一个小院子里。
还没有进去,就听到里面“嘎吱嘎吱”的响声,让熊洪更加好奇,熊木这帮人是怎么印刷的。
“族长,雕板刻好之后,需要先刷上几遍桐油,防止木板开裂损坏,这些是第三册‘识文’的雕板,才刚刚雕刻好,还没有刷上桐油。”
熊木指着一排架子上晾着的木板,“这边是己经刷过的,完全就可以用了,不过这两天还没到它们。”
熊洪跟随熊木带来一间房屋,里面十几排木架子,上面一块块雕板摆放在上面,房屋的窗户和门是打开的,虽然不能暴晒,但增加通风可以让雕板上刷的桐油干的更快一些。
“这些就是‘识字’第一册的雕板了,为了防止雕板损坏,我们还做了第二套,随时可以更换。”熊木解释道,“这些雕板虽然现在用的还好,但我觉得恐怕再印个几百次,就要报废了。”
熊洪表示理解,这个东西毕竟是木板制作的,容易损坏实属正常,而且现在的雕板技术也不成熟,很容易出现一些肉眼难以察觉的损伤,可能印刷着印刷着,就出现了问题。
“只要先把冬季需要的图书印刷出来,损坏了,那就再重新雕刻。”
“是的,反正现在雕板坊的匠人们有不少,之前干木工的、铁匠的,现在都抽调了一些人过来,不然这么多雕板,靠几个熟练的族人,完全雕刻不过来。”
熊洪点点头,他准备参观完印刷坊,再去雕板坊看一看。
“这里就是调制油墨的地方了,里面灰尘比较大,得戴上这个。”
熊木递过来一个口罩,让熊洪一愣,这玩意他记得是自己发明的吧,最早用在煤矿和铁矿石的开采上,没想到现在被熊木用到了自己身上,想一想也真是够奇怪的。
不过熊木说的对,这里的粉尘很是浓郁,让熊洪一阵皱眉,看来得找个更大或者通风的地方,让族人们从这里搬出去。
“现在先临时找了个房间,等过段时间,印刷的任务没有那么重了,我们再换个地方,不然这么大的灰尘,真的干不下去。”
见到熊木也这样想,熊洪便不再言语。
“目前部落书写用的,就是桐油或者灯油燃烧时,在火焰上方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