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朝廷势力彻底洗牌,众人面临抉择
整个大殿之上,静谧无声,前所未有的安静。六皇子李承运,乃庆帝之第六子。而今,庆帝尚存活人世的诸子之中。李承运,竟先于众人,受封为王。且此王位,非同小可,乃是洛州的燕王。此中蕴含之政治深意,究竟几何朝臣们皆陷入沉思。莫非,这是庆帝欲借此举,向他们暗示何物李承运面色从容,行礼如仪:“儿臣承蒙父皇恩典,感激不尽!”一语既出,他已从六皇子李承运,化身燕王李承运。上朝免拜之特权,实乃正中其心,令他暗自欣喜。“嗯,退下吧。”“往后需谨记克勤克俭,常修品德,莫要让燕王之名,蒙受丝毫污点。”庆帝轻挥衣袖,示意李承运退去。李承运拱手一礼,随后便退至李承泽身旁。李承泽望向李承运,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羡慕与警惕交织,心绪难平。李承运率先荣膺王位,此等殊荣,意味着他可肆意培养自己的势力。一时间,诸皇子间的竞争态势,犹如烈火烹油,变得难以遏制。李承运麾下,既有大宗师助力,自身修为亦是超凡脱俗,加之范家势力。且昔日太子的那些羽翼,亦纷纷投效于李承运旗下。如此雄厚的实力,纵是在这朝堂之上,令庆帝也无法等闲视之。李承泽更是需对这个六弟重视起来。自此往后,二人之间的争斗,必将如火如荼,难以避免。庆帝端坐于帷幕之后,面色沉静如水,然其内心之波澜,却难以平息。他见李承运面无表情地重返其位,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忌惮。封其为燕王,实乃重赏之举,然李承运却并未流露出丝毫喜色。乃至其提及上朝免拜之特权时,神色间方显露出些许轻松之意。而李承运方才行礼之时,态度之随意,更是令庆帝心生不悦。此种不卑不亢的姿态,在庆帝眼中,实乃难以容忍的举动。思绪流转之间,庆帝再度开口:“赏罚分明,乃朕的治国之道。”“废太子李承乾,心存悖逆,图谋不轨,今已自食恶果,身陨魂消。朕特此贬其为庶人,按常礼安葬,以示惩戒。”“皇后身为国母,竟也涉足谋逆之事,罪孽深重,实难宽恕。然念其已畏罪自裁,朕便不予剥夺其封号,仍准其葬于皇陵,以保留最后一丝颜面。”“礼部尚书郭攸之,宫中编撰郭保坤,二人与废太子交往甚密,为其图谋不轨提供便利。朕决定,将郭攸之官职降三级,令其告老还乡,以儆效尤。郭保坤则革除其官职,并重责十杖,以示惩戒。”“此外,礼部侍郎……”“督察院……”“户部……”凡有涉及此案之人,庆帝亦一一做出处置。庆帝一番话,如寒冰刺骨,令在场众臣皆噤若寒蝉。尤其是那些昔日与李承乾交往过密之臣,更是心惊胆战,生怕庆帝以此为借口,对他们进行严惩。 与此同时。众人亦察觉到,庆国朝堂之上,风云骤变。夺嫡之争,迫在眉睫。于是,庆帝的子嗣,皆成众人瞩目的焦点,尤以李承运与李承泽为甚。此二人,如今在朝堂中势力庞大,夺嫡之路上,大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者。故而,众人皆需审慎抉择,究竟应投靠何人。是选择那朝堂中深耕细作,看似势力更为庞大的二皇子李承泽还是选择那手下拥有大宗师,自身实力非凡,且已被封为燕王的六皇子李承运此等抉择,实乃关乎前程命运,不容有丝毫差池。一步踏错,便可能满盘皆输,悔之晚矣。更有观察敏锐的大臣,察觉到李承运对待庆帝这位父皇,似乎并无太多恭敬之意,反带着一种平视之态。而庆帝对这位儿子,亦似乎颇为警惕,目光始终未曾离开李承运之身。若父子间生出嫌隙,那他们所需面临的抉择,便更为棘手,步步需谨慎。庆帝看似不经意地瞥了李承运一眼,却意外地发现,无论是皇后的自刎,还是他之前所做的种种惩处,都未能在李承运的脸上激起丝毫波澜。这份沉稳,让庆帝心中暗自评价:此子心思深沉,野心勃勃。因此,他对李承运的忌惮,愈发浓厚。李承运手握大宗师之力,自身修为已达九品上。未来数年内,极有可能突破大宗师之境。这等实力,已隐隐有威胁庆帝之势。庆帝清楚,他绝不允许有任何超出自己掌控的力量存在,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