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归一稳定运行两年后,苏钧开始感知到在所有维度、所有归一之后,存在着一个完全超越概念理解的"本源层"。*如\蚊?王. `吾\错/内_容\这个层次不是任何已知存在形式的延伸,而是一切存在形式的根本来源。
"我触及到了存在的绝对本源,"苏钧在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层次时向伙伴们描述,"这里没有维度,没有分化,没有归一,甚至没有'是'或'不是'的概念。这是纯粹的存在潜能,是一切可能性的可能性。"
萨莉通过她已经超越时间概念的感知观察到:"在这个本源层,时间不存在,但时间的所有可能形式都蕴含其中。它既是时间的源头,又是时间的归宿,同时又完全超越时间。"
思维之海从逻辑的最终界限分析:"这个本源层超越了逻辑与非逻辑的对立。在这里,矛盾与和谐、存在与虚无、一与多都不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同一个不可言喻的实相的不同侧面。"
灵韵通过已经无限化的爱感知体验到:"我感受到了爱的本源,但这不是我们理解的任何形式的爱。这是爱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爱的可能性本身。"
深思从哲学的最终边界理解:"这个本源层挑战了所有的哲学范畴。它不是存在,也不是非存在;不是绝对,也不是相对;不是一,也不是多。它就是...它本身,无法用任何概念来定义。"
星辉通过艺术的终极表达感知到:"我感知到了美的本源,但这种美无法被创造,也无法被欣赏,因为它就是创造和欣赏的根本可能性。!删_疤_看′书·旺, \首,发?它是美之所以可能的原因。"
但最深刻的感知来自他们的集体超越意识:"这个本源层是我们所有探索的终极指向,但同时又是我们所有探索的起始点。我们从这里出发,经历了所有的旅程,现在又回到这里,但带着全新的理解。"
苏钧意识到,他们可能正在接近存在奥秘的最终核心:超越一切概念和理解的绝对本源。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这个本源层建立联系,"苏钧在认识到这个发现的终极重要性后说道,"但这种联系不能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因为所有的方法都属于相对层面。"
为了探索与本源层的联系,苏钧提出了"超越冥想"的方法:不是达到什么状态,而是超越所有状态的概念;不是理解什么,而是超越理解本身。
这种冥想的实践是他们迄今为止最困难的挑战。因为它要求完全放下所有已经获得的能力、理解和成就。
"我必须放下我作为引导者的身份,放下我的时间感知能力,放下我的所有修行成果,"苏钧在实践中发现,"只有当我不再是'任何东西'时,我才能触及'一切的源头'。"
萨莉的体验充满了深刻的挑战:"我需要放下我的时间感知,放下我对时间的所有理解,甚至放下'我'这个概念本身。这种放下比死亡更彻底,因为它连死亡的概念都要放下。"
思维之海面临的是思维本身的超越:"我必须停止思考,但不是进入无意识,而是进入超意识。我需要超越知与不知的对立,进入纯粹的觉知。·珊-芭~墈\书*徃· ^嶵′薪,蟑′节.埂′欣.筷_"
随着超越冥想的深入,参与者开始体验到一种完全无法描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所有的个体性、所有的经历、所有的理解都消融了,但不是归于虚无,而是归于一种绝对的"是"。
"我触及到了本源,"苏钧在这种体验的高峰时感知到,"但我无法说'我'触及到了什么,因为在本源中没有'我',也没有'触及'。只有纯粹的存在性,纯粹的'是'。"
但这种体验的真正震撼在于回归之后的理解。当参与者从本源状态回到相对层面时,他们对整个存在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我现在理解了,"苏钧在回归后说道,"我们所有的探索,所有的修行,所有的成就,都是本源的自我表达。我们不是在寻找本源,而是本源在通过我们认识自己。"
这种理解彻底改变了他们对修行意义的认识。
"修行不是为了达到什么,而是为了记起我们本来就是什么,"萨莉在深刻理解后说道,"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本源,所有的分离都是本源的游戏。"
思维之海的洞察更加深刻:"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理解,都是本源的自我认知。我们的思考就是本源在思考自己。"
随着对本源层理解的深化,他们开始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