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我在大秦长生,始皇羡慕坏了 > 第58章 谁又愿意去冒险

第58章 谁又愿意去冒险

真正的改革,应该等到战争结束后,而不是现在。

不过,有一番话现在就可以说。

林天又说:“如果真的要消除六国人民的仇恨,何必等到六国被消灭后,其实现在就可以。”

“这话怎么说?”嬴政等待着林天的回答。

“如果秦国消灭六国,受影响最大的其实是那些上层的贵族,他们生活奢侈,习惯了享受,秦国消灭六国后,他们将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此对秦国心生怨恨,无时无刻不想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次受影响的是那些普通民众,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战争的爆发使他们家破人亡,生活更加艰难。

如果有一天他们活不下去,在那些上层贵族的号召下,为了一线生机,他们会选择与秦国对抗到底。”

林天首先分析了战争时期受影响最大的两个群体。

他接着说:“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我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但是对于那些底层的百姓,我们却可以尝试去争取他们的支持,让他们的生活不再那么困苦。”

“如果真有生存的希望,谁又愿意去冒险呢?”

“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而言,他们的愿望其实非常朴素,那就是生存下去。”

“然而,如果将来有一天,有人想要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他们也会不惜一切,与那些断送他们生路的人同归于尽,正如那句俗语所说,豁出去了,也要把对方拉下马!”

嬴政聆听着林天的话语,心中不禁感慨,林先生真是个奇人,总能从他口中听到一些精妙的言辞,有些话深奥难懂,有些话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就像现在这句话一样。

短短的几句话,就揭示了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在面临绝境时的想法。

或许,大多数底层的百姓都是胆小怕事的普通人,但即便是普通人,也总有一些勇敢的人。

“君主,就像船只;百姓,就像水。

水能载船,也能翻船,君主若能以此思考危机,那么危机又怎会不降临呢?”

嬴政突然想起了《荀子-王制篇》中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所表达的道理,与林天刚才所说的,是多么的相似。

荀子曾经访问过秦国,但由于某些原因,并未在秦国久留,现在居住在齐国,在那里传授学问。

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的弟子。

突然间,嬴政很想见一见这位儒家的当代圣人,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感慨一番后,嬴政的表情又变得严肃起来,向林天询问:“林先生,您还没有告诉我,我该如何去争取那些六国的底层百姓?”

“答案其实很简单!”

林天平静地说,“秦国灭掉六国之后,显然不可能让那些六国的贵族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但我们可以让那些六国的底层百姓过得比现在更好。”

林天的语气一变,又提到了另一件事,“那天在紫兰轩,我曾向秦王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指出了秦国的优势,也指出了六国的弱点。”

“六国的贵族和豪强,只知道一味地养士,士人要求过上优越的生活,却看不起那些靠劳动谋生的人。

他们投靠那些富有的人,不仅得到了衣食,还得到了更好的衣食,车马,以及养活全家的能力。

他们不劳而获。

孟子曾经说过,有学问的人应该得到供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孟子那样的才华,而在山东六国,似乎所有的士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不愿意劳动,为了投机取巧,享受奢侈的生活,士人们可以通过投靠某位君主来获得这一切,却不知道,他们在享受的同时,最终是将许多苦难转嫁给了最底层的百姓,底层百姓需要为他们享受的生活承担后果。”

“秦邦则非此,秦邦之民唯有斩杀敌军首级,方可获封爵赏。

与山东六国不同,他们空谈,养食客,有侥幸之道。”

昔日在紫兰轩,林天已向嬴政阐述了秦与六国之优劣,如今又详述一番,嬴政不禁感叹:“未曾料想,养士之风,竟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他亦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位被他罢免的吕不韦,吕不韦在其权势巅峰时,模仿山东六国的四公子,也收养了不少门客,如今想来,大多数都是对国家无益之人。

然而,由于吕不韦比历史上更早被罢免,嬴政与吕不韦的冲突,并未达到历史上那般激烈,因此,嬴政虽有此感慨,却未生出驱逐之心。

故而李斯的《谏逐客书》只能胎死腹中。

“战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