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3|^书+~{帮/~′ ?更°{>新o最_快:^”
“今日的联谊会他也来了,只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角落位置,并没有和任何人交谈。”
李承乾微微颔首,看向王泉问道:“郑玄毅这几日如何了?收了几套宅院?”
被提问的王泉愣了愣。
他还真没有关注过。
还是公孙达开了口,解了王泉的尴尬。
“据我所知,郑家的宅院已经过户了,还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名下的也被郑玄毅给收了,眼下就剩下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名下的没有收过来。”
最后公孙达还摸着下巴分析道:“五日时间,郑玄毅速度不算慢了,最近他倒是在接触范阳卢氏,应该问题不大。最难的恐怕是博陵崔氏了,听说博陵崔氏的崔邑跟郑玄毅不对付。”
两家不对付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主要郑家退出了富通钱庄,加上郑玄毅出入东宫被人知道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
崔邑认为,郑家投靠了太子,所以富通钱庄才会如此。
其实按照崔邑的想法,也是说得通。
李承乾这种操作,多数人都会认为是有内应,能够批复这么多贷款,最主要宅院登记都会查错,这么低级的错误,怎么可能发生。
出错的还都是逃跑的那些人。
没有内应,谁也不信。
崔邑知道自己奈何不了太子,可郑家就不一样了。
如今长安城崔邑针对郑玄毅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加上郑玄毅到处在收曲池坊的宅院,谁不知道那是李承乾弄的新项目。
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那是没办法。
富通钱庄亏损厉害,他们不如其余几家财大气粗,有人开一个好价格,宅院便没必要囤着了,能卖就要卖。
钱在自己口袋才是最真实的。
李承乾算是明白了,郑玄毅为了表忠心,这是要跟崔邑决裂了。
不过这是好事。
五姓七望之所以被李世民忌惮,那是因为人家七家联合起来。
要是当中的任何一家,朝廷还不放在眼里。
“太子殿下,这郑玄毅好歹也是校尉,放弃官身愿意入奴籍,这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啊。”公孙达吃饱喝足后,皱眉问了一句。
自从得到了李承乾的命令,了解一番,公孙达也是大吃一惊。
没想到还有人自愿入奴籍的。
而且还是郑仁基的嫡长子。
李承乾冷笑一声:“呵呵,郑玄毅比你们谁都聪明。”
嗯?
突然有些不服气,公孙达从未认为自己比别人笨。
看着对面一副不服气的嘴角,李承乾翻了一个白眼:“你知道为什么五姓七望能屹立几百年上千年?”
公孙达一愣,想了想这个问题。
最后试探道:“他们有钱?”
有钱,很笼统了。
这么说起来也没有错。
这么多垄断的产业都在五姓七望手中,这不就是有钱吗?
穷人对富人的认知是有钱。
内行人对富人的认知是垄断。
高层人对富人的认知是羔羊。
公孙达这种认知也没错,可李承乾缓缓地摇了摇头:“不对。”
“不是吗?”
“我给你造纸工坊,你能变有钱吗?”李承乾反问了一句。
公孙达毫不犹豫的点头,可下一秒他连忙摇头道:“不对,有了造纸工坊,可手中无权,也守不住。”
从李承乾身上就能够看出来。
五姓七望如此打压太子,看似为了那些那些技术,实则为了权力。
太子权力与他们相当,只能打压太子,让太子屈服。
李承乾欣慰的颔首。
没看错公孙达,脑瓜子转的挺快,怪不得林邑那边的事弄办的如此漂亮。
想到此,恐怕林邑的粮食贸易市场要开始运转了,林邑第一批粮食在收割了吧?
回过神,李承乾这才问道:“五姓七望有权,可王朝更替,五姓七望为什么每朝每代都有权呢?”
这问题,让公孙达皱起了眉。
对啊。
五姓七望最长的存在了六七百年之久。
历经汉、晋、南、北、隋六七百年,五姓七望却屹立不倒。
“还望太子殿下解惑,我愚笨,实在想不到为何。”公孙达无奈,只能向着李承乾询问。
李承乾撇撇嘴。
终究是没有入朝堂,加上公孙达看的书恐怕都是那些诗经之类的书籍。
历史恐怕也不会去分析五姓七望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