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1757章 无畏擒龙(162)

第1757章 无畏擒龙(162)

,嵌着些清代的兵器,刀、枪、剑、戟,每种兵器的形状都与“一百六十三”到“一百七十”号碎片完全相同,兵器的手柄上,都刻着个小小的“守”字,与我后颈的疤痕完全相同。

通道的地面上,有串新鲜的脚印,脚印的大小与我的登山靴完全相同,脚印的尽头,有个穿现代服饰的人影正在往冰砖上刻字,刻到第七十三笔时,突然转身,往我们的方向鞠躬,他的手里举着块碎片,标着“一百七十一”,形状与清代的“西藏通志”完全相同。“是科考队的老王!”赵砚认出他的冲锋衣,“他上个月在唐古拉山失踪,原来是在给我们留第三镜的线索!”

老王的人影化作冰雾前,往通道深处指了指,那里的冰壁上,有个光点正在闪烁,闪烁的频率与第七十三块碎片完全相同。我往光点的方向走,走到第七十三步时,突然发现冰壁上有个凹槽,形状与海镜的缺口完全吻合,吻合处的冰屑正在发光,拼出的坐标指向唐古拉山的主峰——那里的雪线正在退缩,退缩的痕迹里,有无数个新的碎片正在生成,标着“一百七十二”“一百七十三”……形状与清代的“西宁办事大臣”印完全相同。

这些碎片在雪地上自动排列,排成个巨大的“守”字,字的中心,有个穿现代服饰的人影正在往雪地里嵌碎片,嵌到第七十三块时,突然转身,往我们的方向挥手,他的胸前挂着块工作证,照片上的脸与我们三个人的轮廓在时空中重合。工作证的编号处,嵌着块碎片,标着“一百七十西”,形状与我们的始镜残片完全相同,旁边画着个箭头,指向唐古拉山的冰川——那里的冰缝正在开裂,开裂的轮廓里,有个巨大的青铜镜正在闪烁,闪烁的光芒里,浮出块标着“一百七十五”的碎片,形状与唐代的“吐蕃道”地图完全相同。

离三百六十五只剩一百七十块碎片时,我往青铜镜的方向望,那里的碎片数字正在以肉眼难辨的速度增加,从“一百七十五”往“一百七十六”跳动,像串没有终点的计数器。始镜残片与海镜突然同时发烫,烫出的温度与我们后颈的疤痕完全相同,烫出的纹路里,浮出第三镜的名字——“山镜”,藏于唐古拉山的冰川之下,守阵人是清代的驻藏大臣,镇镜工具是“藏地全图”。

我们跟着发烫的纹路往唐古拉山走,走过第七十三道冰脊时,突然发现雪地上的碎片正在往“一百七十七”跳动,每个新生成的碎片里,都有个守阵人的影子正在忙碌:有的在往冰缝里倒金汁,有的在往铜镜里塞文书,有的在往根须上撒硫磺,有的在往雪地里埋炸药。′秒~璋~节?小\税.网+ ^已`发¢布_醉_新~章?洁?他们的动作虽然不同,但每个影子的后颈都有个相同的疤痕,形状与我后颈的“吴”字完全相同。

冰原的尽头,唐古拉山的主峰正在发光,光里的冰川正在融化,融化的雪水里,浮出更多新的碎片,标着“一百七十八”“一百七十九”……形状与民国的“青藏公路”路标完全相同。这些碎片在雪地上铺成条路,路的尽头,有个穿民国服饰的人影正在往冰洞里钻,钻到第七十三米时,突然从洞里扔出块碎片,标着“一百八十”,形状与民国的“测绘图”完全相同。

碎片的图注里,有个箭头指向冰川下的暗河,暗河的流向与我们的镇镜印完全相同,只是每个转弯处都多了个标记,标着“七十三”,形状与我们的始镜残片完全相同。我往暗河的方向望,那里的水流正在往冰下渗透,渗透的轨迹里,有个巨大的阴影正在蠕动,阴影的轮廓与海镜映出的山镜形状完全相同,阴影的每个凸起处,都有个光点正在闪烁,闪烁的频率与第七十三块碎片完全相同。

我们跟着光点往暗河深处走,走了七十三步时,突然发现周围的冰洞开始变形,变形的冰壁上,浮现出更多守阵人的影像:汉代的戍卒正在往烽火台里嵌碎片,唐代的僧人正在往经卷里塞残片,宋代的探险家正在往地图上钉标记,明代的驿卒正在往驿站里传铜符……每个影像的手里,都举着块标着“七十三”倍数的碎片,形状与他们所处时代的镇镜工具完全相同,这些影像在冰壁上流动,像部没有结尾的守阵史。

离三百六十五只剩一百五十块碎片时,暗河的尽头突然出现道瀑布,瀑布的水帘里,有个穿现代服饰的人影正在往岩壁上刻字,刻到第七十三笔时,突然转身,往我们的方向挥手,他的手里举着块碎片,标着“一百八十一”,形状与我们的始镜残片完全相同——碎片的背面,刻着第西镜的位置:“澜沧江源,水镜藏于‘毒龙滩’下。”

瀑布的水流突然逆转,逆转的浪涛里,无数块新的碎片正在生成,标着“一百八十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