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 第776章 挥旗而下

第776章 挥旗而下

即将展翅的孤鹰。

“明公,” 荀彧的声音有些发涩,“陈琳的文笔固然好,可……”

“可太过凌厉,是吗?” 曹操接过话头,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当年陈琳骂我祖宗十八代,我尚且能容他,如今写篇檄文算什么?” 他忽然压低声音,“文若,你可知我为何要亲征合肥?”

荀彧的心猛地一沉。他看着曹操眼底一闪而过的疲惫,忽然明白了什么。这些年南征北战,曹操的身体早已是强弩之末,可他偏要拖着病体亲赴前线,不过是怕自己一旦倒下,这辛苦打下的江山会立刻分崩离析。

“明公春秋鼎盛,何必如此辛劳?” 荀彧的声音有些哽咽,“张辽将军足智多谋,定能守住合肥。”

曹操却摆了摆手,他转身走向殿外,披风在身后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张辽虽勇,却少了些狠劲。”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这天下,终究要靠我们自己打下来。”

走出宫门时,夕阳正将城墙染成一片金红。曹操望着远处练兵场上飘扬的 “曹” 字大旗,忽然想起年轻时在洛阳城外射猎的日子。那时他与袁绍、张邈纵马驰骋,追逐着奔跑的麋鹿,以为这天下不过是猎场上的猎物,只要弯弓搭箭,总能收入囊中。

“明公,马车备好了。” 许褚的声音像惊雷般炸响,打断了曹操的思绪。

曹操踏上马车时,忽然一阵眩晕。他扶住车壁,看着铜镜里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忽然觉得有些陌生。这张脸,曾让多少敌人闻风丧胆,又让多少百姓顶礼膜拜,可如今却连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

“仲康,” 曹操的声音有些沙哑,“你说,等我平定了江东,该做些什么?”

许褚愣了一下,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自然是让百姓好好过日子,不用再打仗了。”

曹操却摇了摇头,他望着车窗外飞逝的街景,忽然想起年轻时的梦想。那时他总觉得,只要统一天下,就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如今才明白,这统一天下,不过是另一场战争的开始。

马车行至城门时,曹操忽然掀开车帘。他望着城墙下那片热闹的坊市,看见几个孩子正围着一个卖糖人的小贩,笑得一脸灿烂。阳光落在他们脸上,像极了当年在谯县老家见过的模样。

“仲康,” 曹操的声音有些发颤,“你说,这些孩子长大后,会记得我吗?”

许褚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明公是大英雄,他们肯定会记得。”

曹操却只是笑了笑,他放下车帘,将外面的喧嚣隔绝在外。车厢里忽然安静下来,只剩下车轮碾过路面的吱呀声。他闭上眼睛,忽然想起年轻时的那只风筝,那时它飞得那么高,那么自由,像极了他曾经的梦想。

“驾 ——”

车夫的吆喝声将曹操从思绪中拉回。他睁开眼,看见车窗外的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几颗早亮的星星在暮色里闪烁。他知道,合肥的战事还在等着他,江东的风浪还未平息,这天下的太平,终究还需要他一步一步去争取。

车厢内的烛火忽明忽暗,将曹操的影子在壁上拉得老长。他伸出手,指尖刚触到车窗的木框,就被外面灌进来的晚风冻得一缩。车夫已在车头挂起两盏羊角灯笼,昏黄的光晕里,能看见道旁的荒草被车轮卷起的气流压得伏在地上,像极了那些在他帐下俯首帖耳的诸侯。

“明公,前面该过淝水了。” 许褚的声音从车外传来,带着铠甲摩擦的铿锵声。

曹操应了一声,将厚重的锦袍裹得更紧些。他记得建安十三年那场赤壁大火,也是这样的秋夜,江风里飘着焦糊的味道。那时他站在楼船甲板上,看着漫天火光映红了半个江面,忽然觉得自己像个被顽童扯断了线的风筝,只能眼睁睁看着梦想坠向深渊。

“仲康,” 他对着车外喊道,“让斥候再往前探探,看看淝水渡口有没有扎营的吴军细作。”

“喏!” 许褚的脚步声渐远,很快就听见马蹄踏过石子路的脆响。曹操重新闭上眼,耳边却总萦绕着孩子们的笑声。今早路过谯县郊外的坞堡时,那些在晒谷场追逐嬉闹的孩童,看见他的仪仗竟不躲闪,反而举着刚摘的野菊追了半里地。

“他们还不知道,这世上有比风筝线更难挣断的东西。” 他喃喃自语,指节叩击着膝盖上的兵书。那是郭嘉生前批注过的《孙子》,书页间还夹着几片干枯的银杏叶,是当年在许都相府的庭院里捡的。

车轮碾过一座石桥,车身猛地颠簸了一下。曹操睁开眼,看见烛火跳了两跳,将书页上 “兵者诡道” 四个字照得格外清晰。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洛阳城,那时他还是个执金吾,带着羽林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