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好孕小知青,乡下糙汉搂腰宠 > 第34章对不起老二

第34章对不起老二

分家了,可就没有这样的好事儿了。

我告诉你啊,你出去别乱说话。要不天赐要是真急眼了,我可救不了你。"赵建党说道。

"也是,赵天赐肯定更不愿意分家。"马小会想到赵天赐平时的做派,也同意赵建党的说法儿。

他们不知道的是,赵天赐虽然平时不爱上工,但是他可是会给赵老太太交钱做生活费的。

每个月都交,有时候十块,有时候二十。

老两口不知道赵天赐在外面在干什么?只是隐约猜测大概是跟黑市有关。

他们不想让赵天赐去冒险,但是赵天赐又不听话。

赵老太太急于给赵天赐娶个能干的媳妇儿,就是因为他们管不了赵天赐。想让他媳妇儿管着他。

之所以想给赵天赐娶个能干的媳妇儿,也并不是像大家想的一样,是怕赵天赐以后过不了日子。

当然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怕赵天赐以后过不了日子。

只是此过不了非彼过不了。

他们是怕赵天赐找个跟他一样胆大包天的媳妇儿,到时候跟他一起胡作非为。万一出什么事儿,那这日子就真过不了了。

反过来说,找一个能干的媳妇儿就不一样了。能干就代表着人踏实。

踏实肯干的人又怎么可能跟着赵天赐一起胡闹呢?说不得赵天赐就能在媳妇儿的规劝下改邪归正。

退一步来说,就是规劝不了赵天赐,娶个能干的媳妇儿,万一有一天赵天赐出了事儿。

他媳妇儿自己也能把一家人的日子过下去。不用他们担心。

可是赵天赐不能理解他们的苦心,完全不听他们的。

所以马小会和赵建党期待赵天赐会反对分家的打算怕是要落空了。

这个家里最想分家的就是赵天赐了。

"行了,就这么决定了。还有今天的事情,不要去外面瞎说。要不对人家知青影响不好。

毕竟人家又没答应跟天赐处对象?"赵老爹一槌定音。

"好了,吃饭吧。"赵老爹拍了赵老太太的胳膊一下。

这一顿饭除了赵天赐,大家都吃的食不知味。

吃完了饭,刘大妮和马小会去刷碗,赵老太太就拽着老伴回到了他们的房间。

"老头子,你不是说真的吧?咱们真要分家?"老太太进屋就迫不及待的问。

"分,再不分咱们就更对不起老二了。这些年家里全靠老二寄回来的钱才能过下去。

几个儿子的彩礼,三个闺女的嫁妆。后来又要养这些个孙女。还要让他们上学。

天赐有一句话说对了,咱们家一直以来就是靠的老二。

咱们一直以来都想着老二过得好,让他们帮扶着家里是应该的。

可是你看看,除了老四,谁记得老二的付出。他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他们还一直认为是他们在养着老四。他们也不想想,就他们挣得那点儿,也就是勉强吃饱。

他们拿什么养那几个丫头,更何况让他们上学了。

也就是这两年老大家的前头两个丫头才跟着下地。原来可都是靠着家里养的。"赵老头颓废的坐到了炕沿上。

老太太听了老头子的话,也不说话了。

说起来,他们最亏待的就是老二了。

老二十八岁出去当兵,从当兵的第二年开始就往家里寄钱。

从一开始的一块二块,到现在的二十。从来没有间断过。

而他们用这钱给老大老二娶了媳妇儿,又嫁出去了三个闺女。

后来又用这钱供几个孙女上学。

他们开始老二寄钱回来还会说上几句,后来就是习以为常了。

今天要不是老四提起,他们差点都忘了最有资格说话的是老二了。

想到老二,老两口都沉默下来。

现在想来,他们老两口对其他的儿女都问心无愧。

唯独对老二,是真的亏欠良多。

老二对家里帮助是最大的,但是他们对老二的回馈却是最少的。

"行,分吧。明天写信让老二不用再寄钱回来了。咱们手里的钱够给老四娶媳妇儿的了。"老太太沉默良久,才说道。

过来一会儿,老太太也说:"当时老二结婚没有咱们出钱,我想等老二他们回来了,给他补二百块钱。"

"行,都听你的。"赵老头说道。

刷完碗的刘大妮和马小会也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