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藏珠(重生) > 第17章

第17章

年一年的,和外室有什么分别?她在外头跟王爷你侬我侬,王妃成什么了?”

高思月听她说的有理,姐姐又很赞同的样子,就被说服了,犹犹豫豫地问:“母妃真的不会生气吗?”

“当然生气。”徐吟说,“但你把这事告诉她,王妃自有法子应对,生气也是一时的。你不告诉她,叫这位薛姑娘跟王爷处久了,那再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高思月想不出反驳的话,便看向高思兰:“姐姐,你说呢?”

高思兰迟疑着道:“阿吟说的有理。这是长辈的事,咱们身为子女,不好管太多的,不如就让母妃自己去处理。”

“好,那就这么定了。”高思月拍手,“我们回去告诉母妃,要怎么办都听母妃的。”

高思兰松了口气,感激地向徐吟点点头,应道:“嗯。”

徐吟笑而不语。

高思兰以为她为了劝住高思月,才说这样的话。其实她只是觉得,高思兰说的很对,当子女的管父亲的事,怎么都有点不像样。要管,就该让王妃来管才对,那样场面才大,也就更容易混水摸鱼。

第22章 心结

从明德楼回来,徐吟命人叫来柴七。

“小桑姑娘病情如何?”

柴七千恩万谢:“师妹病情稳定,没有再恶化了。黄大夫说,她脑子里有个瘤,想好得快,除非开刀取了,小的觉得风险太大,就听他的意思,慢慢喝药压着,虽然好得慢些,但是安全。”

徐吟点点头:“需要什么药,跟季总管说就是。”

“谢三小姐。”柴七大喜。黄大夫开出来的药贵得离谱,一服药就得一两银,这么个治法,少说要一年半载,那就是几千两。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已经有卖身的觉悟,就怕三小姐不要。

柴七心里想着,便主动问:“三小姐,明德楼那边,小的继续盯吗?”

徐吟说:“继续盯,你看南安郡王什么时候再去,马上报过来。”

“是。”

另一边,高家姐妹回了王府,高思月就迫不及待找郡王妃告状去了。

郡王妃听完,什么也没表示,反而问起她们姐妹的功课,吓得高思月急急告退。

女儿一走,郡王妃这才露出戾气,对心腹嬷嬷道:“我说他这些日子怎么跟丢了魂似的,三天两头不着家,原来外头有了可人儿!”

嬷嬷连忙劝她:“王妃息怒,王爷不过是贪新鲜,过些日子就厌了。”

郡王妃冷笑:“可算了吧,他以前也不是没养过伎子,几时瞒得这样滴水不漏?若不是今儿正好被思兰思月瞧见,他还想继续瞒下去!怎么的,怕我找麻烦?”

嬷嬷道:“这位薛姑娘情况不同,她是京城来的,说不准明天就回去了。王妃不必跟她计较,没得失了身份。”

可郡王妃这口气憋了一个多月,又岂是几句话能劝动的?听了反而点头:“是啊,这位薛姑娘可非同一般,她原是高门出身,遭了难才沦落风尘。别的伎子只是伎子,她可是蒙难的贵女!”

这话怨气太重,嬷嬷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了。

身为郡王妃的心腹,她知道主子心里一直有个结。

南安郡王虽是皇孙,可少年落难,娶亲时还是庶人。因而王妃出身低微,父亲只是一名小吏。

没恢复爵位前,南安郡王靠岳家接济,尚且夫妻恩爱。谁知后来皇帝想起他,封了郡王,立时不一样了。

王妃本就不是大家闺秀,年轻时操持家务,又吃了不少苦,样貌难免显得苍老。

她一朝富贵,极力学着那些贵夫人,不去管丈夫添多少姬妾,只要把持住府中事务就好。

南安郡王初时感念旧日恩情,还很敬重发妻,可后来越来越习惯当郡王,偶尔就会流出嫌弃之意。

这事就梗在了郡王妃心上。

嬷嬷只能反复劝说:“王妃可别跟王爷较劲,一个伎子,算得什么事?您有儿有女,哪是她能比的?”

如此再三安抚,郡王妃才勉强将火气压下。

等到晚上,南安郡王回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