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平定中原,保保授首
刘福通的表文很快写好,当然也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请人代笔写的。?如?文`网_ -更?新·最,快¢
内容大概是历数元廷的罪恶腐朽,天下百姓的惨状,他看不惯元虏的作为,于是决定起义,但自己力有未逮,找不来那么多人,恰逢遇到韩山童传教,他觉得凭借白莲教的名头应该拉到不少人,于是跟韩山童合谋上演了一出黄河挖石人的戏码,后来果然起义发动成功。
只是之后韩山童身死,他带领义军转战中原,但他很快发现,只凭白莲教糊弄人那一套,并不能真的把元虏赶走,更不能治理天下。
再看隔壁以弥勒教糊弄人的徐宋,同样发展不好,旋起旋灭,最终兵败国灭,反而是从始至终不信邪教,秉持着陈纲立纪,救济斯民的公输锦,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其军战无不胜,其民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治国救民之道,这才是真正的万民之主。
于是自己幡然悔悟,决定将石人之事公之于众,率部投效英明神武的楚王殿下,共逐胡虏,北伐燕云!
“如此甚好!”宁安庆满意的看着这封表文,随即将其郑重其事的收入怀中,然后才对刘福通说道,“既然大事已定,将军可否派两名文武随我回建康复命?”
“这当然可以。”刘福通左右看看,当即指着二人说道,“这是我胞弟刘六,还有这位盛文郁,盛先生,乃是与我一同起事的豪杰,就让他二人随你回去复命吧,只是不知楚王何时派人来接收城池?”
“半个月之内,定有消息。”
“那好,那我就先在这恭候佳音了。”
宁安庆很快带着刘六、盛文郁二人返回,只是汝宁这边却并不安生,对于鲁锦的招降,刘福通和罗文素等将领大多是同意的,因为宁安庆说得对,他们现在的处境确实很尴尬,想自立而不可得,这么下去迟早得散伙。
再者说,鲁锦的大军现在就围在外面,换句话说,鲁锦就不是来招安的,而是来下最后通谍的,投降就能保命,还有官爵虚位以待,不投降那可就要真打起来了。
只有他们这些在前线领兵的将军,才知道圣武军那些战绩的含金量,其他不愿意投降的,难道你来抵挡圣武军的进攻吗?
这里面,杜遵道就是那个不愿意投降的代表。
他不愿意投降的原因有三,一是他没有兵权,鲁锦说的那些爵位封赏,都是给刘福通那些将领的,而他是个文人,所以爵位没他的份。
二是他妒嫉宁安庆,宁安庆的履历比他好看,既是元廷国子监生,又当过元廷枢密院的四把手,还携一路之地举城投靠鲁锦,这样的履历,这样的功劳,到了鲁锦那居然也才混了个枢密院郎中,虽然他也不知道鲁锦的枢密院郎中是个什么官,但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大官的样子。微趣暁税惘 庚芯蕞全
宁安庆尚且如此,那他杜遵道去了鲁锦麾下,又能给多大的官呢?
反之如果不投鲁锦,那他在中原义军里面就是文臣之首,将来少说也是丞相起步,说不定还能有个不小的爵位。
三,刘福通之前和宁安庆谈条件,没经过他的同意,只顾给他自己要爵位,却没提自己的安置,宁安庆只说归附后会给他们这些文臣安排官职,但却没说明确的职位,那到时候还不是任人安排?
因此宁安庆刚走,杜遵道就跟刘福通吵了起来,但刘福通可不会惯着他,你他妈又不是我爹,我肯定先顾着自己啊,你有没有好处关老子屁事?反正兵是我的,我想投谁就投谁!
你以为你是伯颜还是脱脱啊,老子投奔谁还需要你的同意?你算什么东西?!
现在韩宋可还没有建制呢,没人给杜遵道封丞相,再说就算杜遵道当了丞相又如何,刘福通不还是不鸟他,甚至后来直接派人把他杀了。
这个人就是才疏学浅,明明没什么本事,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关键的是,刘福通这样的将领不鸟他也就算了,就连同为文臣的盛文郁,居然也同意归附鲁锦。
盛文郁是谁?原历史上1355年,韩宋正式创建的时候,盛文郁可是和杜遵道一起被任命为左右丞相的,说是韩宋文臣第二也不为过,现在可好,真变成众叛亲离了,武将不搭理他,文臣也不愿与之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