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 第1255 约谈东雨集团

第1255 约谈东雨集团

展的底线,谁敢在这上面动歪脑筋,谁就要付出代价。我们不能让环保监管机制成为某些人谋私的工具。”

他环视一圈,语气加重:“我在这里重申,环保问题不是小事,是关系到皮山未来发展的大事。谁要是敢在环保问题上搞腐败、搞形式主义,我朱远航第一个不答应。”

会议结束后,朱远航把纪委负责人留下:“你们要加快调查进度,尽快拿出结论。同时,要彻查张志远与哪些企业有往来,是否存在系统性问题。”

“明白。”纪委负责人点头,“我们一定会一查到底。”

朱远航望着窗外,心中却并不轻松。他知道,张志远的问题只是一个表象,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大的问题。`小_税′C¢M?S` ~最¢鑫/璋¢踕~更/芯/快*而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彻底整顿干部队伍,让环保监管机制真正落地生根。

几天后,调查结果出来了。

张志远确实存在受贿行为,涉及金额高达两百多万元,且与多家重点排污企业存在利益输送关系。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企业在环保监管中长期存在违规行为,而张志远却多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环保项目招标中为这些企业“开绿灯”。

最终,张志远被依法立案调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与他有密切往来的三家企业也被列入环保黑名单,取消其在皮山的所有项目资格,并依法追缴其非法所得。

这一事件在皮山政商界引起了极大震动。许多干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环保问题上的行为,一些原本抱有侥幸心理的人也纷纷收敛,不敢再轻易触碰红线。

与此同时,朱远航趁势推动了一项“环保廉政风暴”行动,要求全县所有涉及环保审批、监管的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纪委也加大了对环保领域的监督力度,设立专门的环保廉政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几个月后,皮山的环保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干部队伍的作风也明显转变。环保局的执法效率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一天晚上,朱远航再次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工业园区,心中却比以往更加踏实。

他知道,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每一步都值得。

“发展,不是牺牲环境的代价。”他轻声自语,“而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好。”

就在这时,手机再次响起,是自治区纪委的电话。

“朱书记,自治区纪委对你们皮山的环保廉政建设非常满意。”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几分赞赏,“我们准备在全区推广你们的经验。”

朱远航微微一笑:“感谢纪委的认可,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挂断电话后,朱远航站在原地,望着满天的星斗,心中一片清明。他知道,皮山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而他,也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风轻轻吹过,带着泥土的清香。皮山的未来,正如这夜色一般,宁静而深远。

朱远航挂断电话后,转身回到办公桌前坐下,望着桌上那盏台灯,灯光柔和,照在桌面上那份关于工业园区排污口监测数据的报告上。他轻轻叹了口气,心里却并不如外界所见那般轻松。

皮山的环保问题看似已经走上正轨,但朱远航心里清楚,这背后隐藏的,远不止是环保本身的问题。那些曾经在环保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企业、部门,甚至个别干部,如今表面上配合,但内心是否真正认同、是否愿意长期执行,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环保问题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地方经济、就业、财政收入,甚至是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朱远航深知,自己推动的这套环保监管机制,表面上是技术手段的升级,实则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而这种变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神经。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朱远航抬起头。

门被推开,李倩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神情有些凝重:“书记,刚刚收到自治区纪委的一份通报,涉及到我们县工信局的一位副局长。”

朱远航眉头一皱:“哪个副局长?”

“张志远。”李倩低声说道,“通报里提到,他在一次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