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美西诸部的威胁。他感激地看了蓝顺一眼,道:“多谢穆总管相告,这下我就不用担心与自己人开战了。”
“对了,南方水灾之后,可有发生瘟疫的迹象?”周毅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蓝顺摇头道:“老奴也不清楚具体情况。但大灾之后往往会有大疫,朝廷已经开始在南方做防治疫病的准备了,也调集了不少药材过去。”
周毅闻言,心中稍微松了口气。
“如此甚好!”
周毅心中一喜,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穆总管,既然您不急着回皇城,那就请在马邑多留几日。我已命人备下丰盛的酒席,为穆总管和诸位接风洗尘,以表敬意。”
蓝顺见周毅如此盛情,也就不再推辞,呵呵笑道:“那便多谢六殿下了,这一路奔波,老奴也确实需要稍作休息。”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周毅知道,蓝顺此次主动与自己交好,必定是带着武帝的某种意图。不过,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他虽不造武帝的反,但有蓝顺这样的人在朝中,便能探听到许多朝中机密,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
皇城之内,武帝寝宫。
武帝面色凝重,召见了张茂盛、薛桂平和刘恒三人。最近,武帝的心情一直不好,南方水灾、美西诸部异动,这两大问题如同两座巨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诸位爱卿,对于美西诸部的异动,你们有何看法?”武帝沉声问道。
张茂盛微微思索,沉声道:“陛下,老臣以为,美西诸部若是联合出兵,兵力恐不会低于三十万,甚至可能达到四、五十万之众。这些年来,他们在西羌和浑谷的压制下,虽然未曾发生大的战事,但军力必然有所增长。”
薛桂平也颔首道:“忠国公所言极是,美西诸部兵力众多,但论精锐程度,必然不及我大晋。然而,我朝目前兵力并不占优势,还需谨慎应对。”
武帝眉头紧锁,叹息道:“兵力差距倒是其次,我最担心的,还是钱粮问题。”
刘恒作为户部尚书,自然深知朝廷财政的窘迫。他沉吟片刻,沉声道:“陛下,我朝近年来战事频发,消耗巨大。如今又逢南方水灾,钱粮更是捉襟见肘。老臣建议,对美西诸部,还是以和谈为主,尽量避免战事。”
“和谈?”张茂盛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刘恒,你忘了当初对北魏的和谈了吗?我们付出了多少粮食,北魏却并未和谈,最后还是靠六殿下率领北府军才打赢了那一仗!”
张茂盛的话如同一把尖刀,直刺刘恒的心脏。刘恒脸色一僵,无奈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我朝财政空虚,实在无法再支撑一场大战。”
北魏一战虽未倾尽朝廷之力,但其耗费亦是令人咋舌。那北魏的铁骑,不仅掠夺了无数的粮食,连朝廷为周毅精心准备的粮草,竟也高达六百万担之巨!这还未算上在周毅叛变之前,朝廷对北府军的慷慨补给。
紧接着,安王之乱如同狂风骤雨,再度席卷朝廷的财库,使得本就不堪重负的国库更是雪上加霜。而南方的水灾,更是如同猛兽般吞噬着朝廷的储备。朝廷不得不紧急开放南方的官仓,以赈济那些在水灾中挣扎的百姓。
去年,大晋风调雨顺,岁入税粮高达三千万担,看似繁荣,实则脆弱。一旦遇到这样的大灾大难,便如同泡沫般一触即破。如今,朝廷的粮仓已然空虚,如何与美西诸部这等强敌开战?
刘恒此言一出,张茂盛虽心中不满,却也深知刘恒所言非虚。这几场大劫,对朝廷的财政打击堪称毁灭性。然而,提及与美西诸部和谈,张茂盛却是坚决反对,他坚信大晋的威严不容侵犯。
武帝沉思良久,目光如炬地望向刘恒:“若朕决定对美西诸部用兵,朝廷现有的钱粮,能够支撑西北二十万大军多久?”
刘恒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陛下,恐怕只能支撑八个月左右。”
此刻的朝廷,想要从南方官仓调集粮食支援西北,已是痴人说梦。南方的粮食,都要用来赈灾,各州郡能自给自足已是万幸,又如何能奢望他们为朝廷提供粮草?更令武帝担忧的是,南方水灾之后,极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瘟疫。一旦瘟疫肆虐,大晋的元气必将大伤。
“今年能收多少税粮?”武帝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疲惫。
刘恒摇头叹息:“陛下,恐怕不到去年的一半。”
夏收的税粮虽已陆续入仓,但数量有限。税粮的大头,都在秋收之后。然而,今年南方遭受水灾,税粮已是无望。北境如今由六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