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 第369章 汉魏止戈(下)

第369章 汉魏止戈(下)

内廷。·s^o¢e.o\.?n^e^t/

“碰!”

“哐!”

“乒!”

盛怒之下,御案上的笔墨纸砚、书架上的竹简典籍,被曹丕发疯般地扫落在地。

碎裂的玉器,散落的竹简,还有那四溅的墨迹,将这间临时充当书房的屋子弄得一片狼藉。

他就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兽,一边歇斯底里地破坏着眼前的一切,一边用沙哑扭曲的嗓音,痛骂着那个远在邺城,正志得意满的刘瑁……

半个时辰后,力气耗尽,曹丕瘫坐在狼藉之中,剧烈地喘息着,眼中只剩下死灰般的绝望……

在彻底冷静下来后,他缓缓地抬起头,一个嘶哑的声音从他喉咙里挤了出来。

“来人……传朕的旨意,让司马懿即刻从蓟城来见朕!”

“喏!”

内侍领命而去,整个王府再次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寂……

随后,为了等待司马懿,也为了给自己一丝缓冲余地,曹丕以兹事体大,需从长计议为由,暂时拖延了与孙乾的谈判。

他将自己关在内廷,终日与坐在轮椅上的程昱、伤势未愈的曹仁,以及沉默寡言的满宠等人商议着对策,却始终寻不到任何破局之法……

十日后,一骑快马卷着满路风尘,奔入平原城,正是从蓟城星夜兼程赶来的司马懿。

入城之后,他几乎没有片刻停留,便被直接引入了曹丕作为临时住所的王府之中。

“陛下!司马御史到了!”

“快传!再请丞相与诸将一同入议事厅!”

很快,那间简陋的议事厅内,再次聚集了曹魏政权仅剩的核心人物。

很快,坐在轮椅上的程昱、匆匆赶来的司马懿以及曹仁、曹彰、张合都出现在了议事厅之中。

曹丕环视着阶下众人,那张憔悴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用一种近乎麻木的语气开口道:“都说说吧,刘瑁的条件,是战,还是……应允?”

“陛下!”

程昱强撑着病体,在轮椅上微微欠身,声音沙哑而虚弱,却字字如刀。

“刘瑁此计,毒辣至极!封王是为夺我大魏国本,毁我正统之名,而交换家眷,更是诛心之策!

一旦我等将降将家眷尽数放还,便等于亲手斩断了与那数万将士最后的羁绊,他们从此便会死心塌地为刘瑁效命,再无后顾之忧。此消彼长,后患无穷啊!”

“仲德所言,朕何尝不知!”

这些日子他们早就将刘瑁的想法摸得清清楚楚,自然明白刘瑁的真意。

曹丕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颓然靠在椅背上,无奈道:“可是……若不应允,子丹、子通他们身陷敌营,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一旁的曹仁捂着隐隐作痛的伤口,更是沉声道:“而且,若我们不从,眼下的局面……还打得过吗?”

一句话,问得满堂皆寂。

是啊,打得过吗?

曹彰双拳紧握,指节捏得发白,却终究没有再说出“决一死战”的豪言。

朝歌突围的惨烈,邺城溃败的绝望,一幕幕都还历历在目。

他们仅存的兵马,早已是疲惫之师,如何与那兵锋正盛、连克四州的汉军相抗?

而更可怕的是……

若刘瑁不给他们任何选择,他们或许还能抱着玉石俱焚的决心,与汉军拼死一搏。

可如今,刘瑁偏偏给了一条看似能活下去的退路,即便这条路铺满了荆棘与羞辱,但终究是一条路,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这条路,去选择那玉石俱焚的结局呢?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直静立不语的司马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缓缓走出队列,对着御座上的曹丕长身一揖,声音沉静,却带着一股无可奈何的悲凉……

“陛下,程公所言,字字珠玑。然势比人强……如今我军与汉军相比,兵力、粮草、民心,皆处于绝对的劣势。

若不应允,刘瑁必会以此为借口,再度挥师北上。届时,我等所谓的玉石俱焚,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在座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刘瑁的这一手阳谋,根本无解,只要曹丕还想换回曹真、蒋济这些被俘的宗亲重臣,就只能饮鸩止渴,吞下这杯毒酒……

司马懿顿了顿,声音愈发沉重。

“与其坐视大军压境,全盘皆输,不如暂且应允。先保住幽、平二州之地,为我大魏争取喘息之机。

至于那些降将,他们本就已经投降,其家眷留下与否,已无太大意义。眼下当务之急,是尽快将子通将军他们换回来,重整旗鼓,以图将来!”

曹丕听着司马懿条理清晰的分析,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但他知道,司马懿此时所说,是他们唯一的生路……

良久,他猛地睁开双眼,那双布满血丝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决绝。

“好!”

一个字,仿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