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 > 第330章 借势驱狼藏锐计,推恩削藩隐深谋

第330章 借势驱狼藏锐计,推恩削藩隐深谋

们在京中互相掣肘,甚至要挟朝廷,小皇帝本就根基不稳,又何以立足?”

“今日借他们的力除勋贵,明日他们便会变成比勋贵更难缠的毒瘤 —— 你这布局,是清淤,还是给大乾埋下更大的祸根?”

这番话如冷水浇头,瞬间刺破了先前的默契。

徐阶太清楚藩王的贪婪,当年先皇削藩不成反遭反噬的教训犹在眼前,他绝不能容忍重蹈覆辙。

他定定看着吴天翊,将这最尖锐的疑问甩了过去,眼底带着审视,更带着一丝 “你还太年轻了” 的审慎。

这眼神比直白的驳斥更有分量 —— 不是否定,而是带着过来人的沧桑,暗指吴天翊的谋划里,终究少了几分对人性贪婪的深刻认知。

徐阶太清楚,年轻气盛时总以为能掌控全局,却不知这世间最叵测的就是人心,尤其是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岂会甘心被棋子?

“阁老说得是,藩王的野心,天翊岂会不知?” 吴天翊抬手为徐阶续上热茶,水汽氤氲了他眼底的深沉,“所以,天翊从未想过让他们踏足京城半步!”

他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划过,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寻常家事:“大乾祖制,藩王非诏不得入京 —— 这规矩,便是最好的缰绳!”

“天翊要借的从不是他们的人,而是他们的势!河东王在河套屯兵,只需让他上表弹劾京中勋贵与太后亲族勾结,便能牵制户部的粮饷。”

“南阳王虽附太后,却素来与淮南王不和,只需透个消息说‘淮南王欲借清淤之名夺其封地’,他自会在暗中给淮南王使绊子。至于淮南王……”

吴天翊抬眼,眸中闪过一丝洞悉人心的锐光:“他最怕的,是太后借着削藩之名收了他的盐铁专营权。”

“皇上只需下一道密诏,承诺事成之后永不再提削藩,保他淮南封地安稳,他便会乖乖调遣麾下水师,堵住江南勋贵向京城输送援兵的水路!”

吴天翊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点,目光扫过窗外沉沉的暮色,“而且这密诏不必写得太实,只需透个‘永不削藩’的口风 —— 淮南王本就对太后削藩心有余悸,得了这话,定会把江南水路守得比铁桶还严实!”

他话锋一转,抬眼看向徐阶,眼底的锐光在炭火映照下愈发清亮:“更要紧的是,得让京里的勋贵们知道,河东王弹劾他们的奏折已递到了御前,南阳王虽没明着表态,却暗中扣下了太后发往洛阳的密信,连最桀骜的淮南王都愿为皇上镇守水路…… 阁老,您说这些消息传开,邵明城内那些盘根错节的勋贵会如何?”

吴天翊微微前倾身体,语气里添了几分引君入瓮的意味:“他们本就靠着太后与京中势力撑腰,如今见藩王们竟都‘站在皇上这边’,后路又被藩王死死掐住,前有刑部按律查案,后有藩王虎视眈眈,您觉得他们还敢像先前那般嚣张?怕是夜里都要睁着眼睛防着同僚反水,哪里还有心思抱团对抗朝廷?”

这番话层层递进,将 “借藩王之势” 的妙处说得透彻 —— 不仅能堵住勋贵的援兵,更能借藩王的威慑瓦解他们的联盟,让这群原本抱团的蛀虫各自为战,不攻自破。

徐阶捻着胡须的手停在半空,眼底的疑虑渐渐被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明取代。

他不得不承认,这少年的算计远比自己想得更细致:用虚虚实实的消息搅动人心,借藩王的威势压垮勋贵的底气,竟是将 “借力打力” 的权谋玩到了极致。

“至于他们事后会不会反噬?” 吴天翊轻笑一声,似是觉得这问题多余,抬手从怀中取出一卷明黄绸布,隔着案几递到徐阶面前,“这是天翊准备的‘推恩令’草稿,还请阁老过目指正。”

绸布上的字迹笔锋锐利,墨迹尚未完全干透,显然是新近写就。

徐阶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凡藩王嫡子承爵,其余诸子皆可分领封地,食邑由朝廷直接任免……”

寥寥数语,却像一把软刀,不动声色便将藩王的封地切割成无数小块,几代之后,再大的势力也会化整为零。

“天翊认为,待皇上根基稳固,将此令一出,这藩不就不用一兵一卒便削了吗?” 吴天翊的语气带着几分笃定,“藩王们纵有野心,也抵不过自家子嗣对封地的觊觎 —— 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分得一块疆土?届时不用朝廷动手,他们自会在内斗中耗尽力气。”

徐阶的手指抚过绸布上的字迹,只觉得这少年的心计深不可测!

这 “推恩令” 看似宽厚,实则比先皇强硬的削藩手段更狠辣 —— 它不与藩王为敌,却借人性的贪婪瓦解他们的根基,简直是釜底抽薪的绝策。

“你连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