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鲁达良心发现,也可能顾忌吕小布跟王冬梅的关系。
他如实讲出事情前因后果。
鲁蛋时不时补充几句。
事情脉络在父子俩叙述下,清楚明了。
王冬梅一拍桌子,有些愤怒。
“李家…又是李家。”
“李康、李韩氏怎么教育李铁蛋?在背后煽风点火。”
“还有傻柱,真没起错绰号,傻不啦叽。”
“何大清也是一个拎不清的糊涂蛋,还来我面前举报吕小布,真是想瞎心。”
哦…
鲁达恍然大悟,难怪在门口看到何大清。
感情在吕小布手里吃大亏,想让军管会找回场子。
从何大清失魂落魄的样子,肯定没在王冬梅这里讨到好。
还好还好…
鲁达暗中松一口气,没有添油加醋乱说。
“领导…”
“就是…那个…我和我儿子的临工,你有空安排一下,家里等我买面下锅。”
不对,家里没锅。
锅被吕家兄弟砸了。
哎,现在回想起来,老心疼。
早知道就向吕小布赊个账。
想到大街上垃圾成堆,大热天发臭发酸,还有绿头苍蝇乱飞。
正好让鲁家父子去清理。
王冬梅当即道:“你父子俩扫大街,把军管会这条街打扫干净。”
鲁达脸色瞬间垮塌:“领导,我又没犯错,罚我扫大街?”
王冬梅:“不是罚,军管会给工钱,还包中午一顿饭。”
给钱,还管饭…
鲁达垮塌的脸,瞬间饱满起来:“没问题领导,下班前一定将街道清理干净。”
“明天,我还能扫大街吗?”
“不能。”
王冬梅很果断回应:“清理一次垃圾,可以管好几天。”
鲁达笑呵呵道:“那成。明天我就在发布栏接临工。”
“后面有扫大街的临工,还望领导照顾一下,保证不打折扣完成工作。”
送走鲁达,王冬梅敲着桌面。
何大清交的罚款,因举报吕小布偷自行车而起。
我就以军管会的名义,用何大清的罚款,给吕小布买一辆自行车吧。
何大清要是知道王冬梅的打算,不知道会不会气的吐血,变相送吕小布一辆自行车。
都快成送财童子。
…
论功行赏时,所依据就是董老的汇报报告。
此次抓敌特行动,所有出力人员获得集体三等功。
筒子楼这边好安排,大家都住在一起。
直接将奖励送到各家各户。
就吕小布是个例外,不是筒子楼住户,要跑一趟南锣鼓巷。
应吕小布要求,季兴邦在材料里尽量淡化他的存在,只保留一个举报功劳。
吕小布获得一个集体三等功光荣匾、一张奖状、一朵大红花、一条毛巾、一块香皂、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
当然,还有王冬梅准备的一辆全新飞鸽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是何大清交的罚款,王冬梅走军管会的账,买给吕小布的。
多少有点公款私用嫌疑。
看了看时间,吕小布差不多下班到家。
王冬梅当即安排人敲锣打鼓,给吕小布送奖励。
军管会时间之所以这般赶,主要是董老。
王冬梅还记得,董老跟吕小布约定休息日去什刹海钓鱼。
不能耽误休息日时间。
一路敲锣打鼓,引的路人纷纷围观。
胆子大比较大的路人,跳出来问明情况。
得知是南锣鼓巷有人举报敌特,国家特意发荣誉奖章。
这个时代,有些人把荣誉,名声看的比命还要重。
看到集体三等功光荣匾,大红花,大奖状等物件,羡慕的要死。
敲敲打打走进南锣鼓巷,围观的人更多,几乎水泄不通。
“喂,看清楚上面名字没?”
“看清楚了,是一个叫吕小布的人。”
“吕小布…,听着有些熟悉。”
“吕小布也在娄氏轧钢厂上班,你说熟不熟悉。”
路人甲拍向路人乙的后脑勺:“一看就没去一号食堂吃饭。”
路人乙回应:“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