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
各种事宜处理完毕之后,李二说道:“以往早朝,都是诸位爱卿提出建议,让朕给出意见,或者让朕决断。”
“今天,朕也提出一条建议,请诸位爱卿议一议。”
满朝文武也觉得稀罕,立即就把目光全都转向了李二。
李二笑着说道:“朕昨日去了一趟凌烟阁,发现凌烟阁十分破旧,所以就生出重新修缮一下凌烟阁的念头。”
群臣皆是一愣,凌烟阁?
凌烟阁在皇宫之内,位处三清殿旁边,是一座十分不起眼的小楼。
这座凌烟阁,不适合居住,荒废了许久,曾经有御史在朝堂上提议过,把凌烟阁拆掉,李二没有当场同意,说是看看再说。
没想到,李二不但不打算拆凌烟阁,反而还要再修缮,不知是何用处。
果然,李二继续说道:“这大唐的天下,是父皇与朕,以及诸多的功臣一起打下来的。”
“当然,有功劳的人很多,但功劳也分大和小,父皇和朕也各有奖赏。”
“此番,我大唐与东突厥对峙,尚处于下风,只能被动防守,无法主动进攻。”
“我大唐万民,知此者不多,皆认为大唐昌盛,在斗志方面不免匮乏。”
“好在,枫儿的一首《满江红》写得壮怀激烈,一旦在民间流传开来,定能起到一定的效用。”
“不过呢,朕觉得这还不够,不足以激励无数的年轻人从军报国之念。”
“所以,朕决定重新修缮凌烟阁,将对大唐建国有大功劳之人的画像列在凌烟阁之中,将他们的功劳写在凌烟阁中,以此激励大唐万民。”
“朕要让大唐万民,一代又一代,永远记住这些大功臣的名字,永远记住他们为大唐立下的那些大功劳。”
原来是这么一个原因,群臣立即就兴奋了,尤其是那些在大唐建国时候立下过大功劳的人,更加激动。
若是画像被列在凌烟阁,功劳被写下来,绝对是千古流芳啊。
大唐或许无法永世相传,但是,他们的事迹却不会因为大唐的覆灭而被人忘记。
“这些大功臣的功劳嘛,朕心里有数,他们自己心里更明白。”
“朕新收的皇子枫儿,不但文采飞扬,其书法更是无人能比,连欧阳爱卿和虞爱卿都甘拜下风。”
“所以,这些大功臣的功劳撰写,不管是书法,还是文字,都交给枫儿了,早朝之后,朕会召他进宫,说及此事。”
“但是,还有画像一事,更加关键,须得将这些大功臣的面貌画得栩栩如生。”
“宫廷画师欧星海本来可担当此事,但不巧的是,欧星海数日前突然中风,当晚就去世了。”
“朕为了压缩皇宫的开支,只养了这么一个画师,所以,朕准备张贴皇榜,来一场人物画像比赛,择其最优者担任宫廷画师。”
“当然,朕的主要目的,是让这些大功臣的画像跟真人一般无二,方能显示出朕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爱卿们,觉得朕这个提议如何啊?”
这句话,问了等于白问。
如果有谁敢说不同意,等于是得罪了那些大功臣。
而这些大功臣,哪一个不是国公的爵位,哪一个不是身居高位,得罪他们,还能有活路吗?
看着群臣没有一个提反对意见的,李二问:“国子监祭酒可在?”
国子监祭酒立即出列:“微臣在。”
“这画像比赛的事,就交给你们国子监了,希望一个月之后,在凌烟阁修缮结束的时候,能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
国子监祭酒立即说道:“微臣遵旨。”
下朝之后,李二让周世英去李枫的府上喊人,他自己则是去了立政殿。
长孙皇后的气色已经恢复了正常,饮食也有所恢复,李二也就放下心来。
让给李二奉了茶,长孙皇后笑着问道:“看陛下的心情,似乎很不错啊。”
李二一边啜茶,一边笑着说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皇后的眼睛啊。”
“对了,皇后,朕有一件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莫非是家宴之事?”
“正是。”李二微微点了点头,将茶碗放下,“朕认了枫儿为义子,他就是咱们李家的人,自然得让他跟叔伯兄弟认识一下。”
长孙皇后想起李承乾的话,秀眉微微一皱:“承乾似乎跟枫儿有一些误会,正好可以趁着这一次家宴,让他们能冰释前嫌。”
“不错。”李二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