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坐落于杭州西侧的灵隐寺显然就在此列,百年前道济和尚的横空出世,使得灵隐寺闻名遐迩,更使得灵隐寺一举成为江南禅宗“五山”之首。
未时,灵隐寺山前迎来几位身穿捕服之人,正是上山求助的李公甫几人,打马行至山前,李公甫率先下马,朝寺前迎客僧走去。
“小师傅,可否代为通传?就说钱塘县衙捕头李公甫,有事求见贵院道济大师!”
小和尚奇怪的看了一眼李公甫,点头道:“施主,请稍等!”
说完,头也不回的朝寺内小跑而去...
没过多久,小和尚又小跑着出来了,看向几人的目光显得越加奇怪...
“几位施主,方丈有请!请随我来!”
李公甫几人被小和尚弄得有些莫名其妙,但也没多问,跟随小和尚来到一处经楼外。
“几位施主,里面请!”
踏入经楼,一股中正平和的气息直冲鼻息,深吸一口气,李公甫缓缓推开大门,只见一位老僧正盘坐于蒲团之上,手拿一本佛经,口中念念有词。
“大师,有礼了,打扰您的清修,还望别见怪!”
那老僧缓缓睁开双眸,浑浊的眸子内好似有佛光一闪而逝,随即开口道:
“阿弥陀佛,李施主有礼!不知施主此行所为何事?”
李公甫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钱塘县最近发生的怪事复述了一遍。
“求大师救命啊!听说贵寺的道济大师,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所以恳求大师能派道济大师下山伏魔,救百姓于水火啊!”
老和尚看着李公甫,久久无言,这叫什么事儿啊!道济都已经飞升西方极乐世界100多年了啊!虽说能被百姓记着是好事儿,可你让我去哪儿给你再找个道济去。
“施主快快请起!”老和尚一把扶起李公甫,斟酌一番回道:
“这位李施主,实不相瞒,道济师兄早在100年前就已经坐化了!”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我就是慕名而来的啊!既然道济大师已经坐化,为什么山下还传的神乎其神的?”
“唉~!施主有所不知,道济师兄虽已坐化,但他的金身还留在寺内,再加上师兄一向慈悲为怀,所以才时有显灵!”
李公甫听完,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满脸沮丧,这可咋整,可怜我李公甫才刚刚晋升的淄衣捕头,这么快就要因公殉职吗?
还有我那刚过门的美娇娥,唉,怎么这么倒霉?什么事儿都叫我碰上了!
见李公甫一脸魂不守舍的模样,老和尚有些于心不忍,开口劝解道:
“李施主,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可前往镇江金山寺向法海禅师求助,他可是一位拥有大法力的高僧!”
李公甫无神的双目陡然放出光芒,仿佛抓到了一线生机,一把抓住老和尚,激动的问道:
“方丈,此言当真?”
“当真!”老和尚很是确定的回答。
“好!哈哈~,也不算不虚此行,打扰方丈清修请见谅!”
“阿弥陀佛!”老和尚低声喧了声佛号,表示不用不在意。
......
正在此时,门外的小知客僧又一次小跑着进来,先是朝老和尚作揖行李,随后开口道:
“师傅,金山寺的法海大师和一位贵客在门外求见!”
不等老和尚开口,李公甫“嗖”的一声就窜了出去,速度之快比之江湖中的一流好手也不遑多让。
老和尚淡淡一笑,开口道:“你先去迎接两位贵客,我随后就到!”
“是,师傅!”小和尚挠了挠光秃秃的脑袋,看着已经远去的李公甫有些奇怪,真是个怪人,来时怪,去时也怪!
— — — — — —
灵隐寺山门外。
法海和知秋一叶正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知秋一叶在自言自语,法海做高冷状,但偶尔扬起的嘴角却显示了,此时他心情相当不错!
忽然,知秋脸色一变,只见寺内一道黑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来,人还未至,那粗大的嗓门就已经响了起来。
“大师?法海大师?法海大师在哪儿?救命啊,大师!”
法海脸色一黑,嘴角微抽,眼神微不可查的瞥了知秋一叶一眼,开口道:
“贫僧就是法海,不知施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