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这里土地不肥沃,种不出多少粮食,粟米粥已算是好东西了。
大家伙一听,眼睛都亮了,纷纷往回跑。
“王姐姐客气了。”
“还没祝贺你家大儿考上秀才呢。”
“咱们村就数你们王家小子会读书,打小就能看出来,当官人是早晚的事。”
乡亲们一个个祝福的话不要钱的往出送,大家伙高兴,以为是王家出了秀才,有心让他们沾沾喜气呢。
王婆子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硬生生挤出笑容,心口疼得要命。
她家的粮食,她都不舍得多吃一口,全拿去卖钱给大儿读书,现在让她拿粮食出来给大伙吃,无异于放她的血,割她的肉。
研沫补刀道:“娘,那我去煮粥了,您看,是煮稀的还是干的?”
“稀的就行,多放水,我们一人喝上一口米汤,沾沾喜气就好,说不定以后啊,我们家也能有小子读书呢。”
乡亲们赶忙道,又纷纷要帮研沫的忙。
“你快去换衣裳,我们来就行,都不是外人。”
王婆子脸都绿了,哪怕一人一口米汤,她也心疼的慌,这一碗米,留着给她大儿煮干饭吃不好吗?
面上不能表现出来,心里早把研沫骂得体无完肤。
想想又觉着不对劲,儿媳今日怎如此反常?像换了个人一样,不会是知道了什么吧?若是事情败露……
她心里一紧,眸光发狠。
“娘,大夫来了。”
王婆子赶忙起身相迎,“大夫,您可得给好好瞧瞧,我家沫儿自小身子就弱,要是得了风寒可怎么好?”
又热情的招呼着大伙,“你们先吃,不用等我,我得给沫儿熬药去。”
“哎呦,大伙看看,哪里找这么好的婆婆去?”
“王婆子待儿媳,真真是比自家丫头还好。”
“沫儿这丫头啊,掉进福窝窝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