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十二骑着那头又老又瘦的癞马回到陆家庄时已经傍晚时分,整个陆家庄除了有几户人家冒起了炊烟,其他人家却显得分外安静。
陆十二也不以为意,径直骑马往村子南边的地头而去,等到了地头,却见陆四十九正指挥着一众青壮挖坑捕蝗,那些赶了鸡鸭前来啄食蝗虫的妇人也正要驱赶鸡鸭回家。
眼见陆十二过来,陆四十九当即便迎了过来,问道:“十二叔,你咋回来了?县衙里的事儿都忙完了?”
陆十二嗯了一声,说道:“郝县尊把咱们陆家庄除蝗灭蝗的法子整理成奏疏,送到了朝廷,当朝皇上赏了我一些银子还有一些绸缎,过几天会有礼部的官老爷到来。”
陆四十九微微一怔,随即便凑着短褂的衣角搓了搓手,满脸堆笑的说道:“那十二叔可出息了,咱们庄子是不是该准备准备?我听人戏文里说,这种事儿都是要黄土铺路,清水洒街?”
陆十二却摇了摇头:“准备个屁,除蝗灭蝗的事儿还忙不过来,你还有心情迎接那些官老爷?你准备的再好,那官老爷又不给你粮食。”
训斥了陆四十九几句,陆十二又接着说道:“回头多安排几个妇人和娃子捕蝗煮蝗,另外,等这事儿过去了,让各家的媳妇都回娘家一趟,看看她们娘家那边儿有多少养了鸡的,咱们要买一批鸡苗。”
陆十二想趴着看,躺着看,睁着眼睛看。
北宋时期的山东人口众多,户数约有五十一万,人数约720万,金国占领山东之后,山东就只剩下不到400万人,其后到了金元易代,山东人口仅有150万左右。
经历过元末明初的战争后,整个山东的人口数量一共在200万左右,平均到一百多个县里,每個县就只有两万多人,按照每个县有400个村子计算,平均每个村子也就50人左右。
当然,实际情况肯定不能采用这种平均算法,因为有的县不止400个村子,有的县却可能更多一些,而且村子和村子之间也不一样,有的村子人会多一些,有的村子人会少一些,有的村子干脆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
包括陆十二和郝凡五想要彻底除蝗灭蝗,也因为丁口数量稀少而大受影响——既要捕捉蝗虫,又要捡时柴火,挖坑焚埋蝗虫,同时还得给地里除草,一个村子就那么点儿人手,能够用?
连应对蝗灾所需要的人手都紧巴巴的不太够用,就更别说疏浚河道、开沟挖渠所需要的人手了。
如果能从山西那边儿迁移一部分百姓过来,最起码山东的人口也能多一些,后续也能早点儿开始疏浚河道、开沟挖渠、垦荒囤田。
想了想,陆十二便直接问道:“官府要从山西往山东迁移百姓,怕是要许多时间吧?”
郝凡五点了点头,应道:“不错,朝廷的计划是先让百姓报名,等到明年了再一起迁徙过来,但是本官却不想等那么久——咱位宁阳县太缺人了,要不是怕搞出乱子,本官都想着上书朝廷,直接派人去山西那边接应一部分愿意迁移的百姓。”
陆十二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郝凡五到底是哪儿来的底气,居然用“接应”这两个字——不应该是把百姓绑起来,再让军队拿刀逼着他们过来?
郝凡五瞧着陆十二满头雾水的模样,忍不住笑道:“怎么,你以为迁移百姓是朝廷下令强行迁移,军队负责一路看管,防着他们逃跑?”
不等陆十二说些,郝凡五便自说自答的解释起来:“别傻了,换你是一个穷苦百姓,在山西那边连块儿地都没有,只要迁移到山东就能分到五十亩地,不仅免你三年的钱粮,就连你多开垦出来的荒地也归你所有,你怎么选择?”
“所以,从山西迁移百姓并不是强制迁徙,而是百姓们盼着能让他们迁徙过来,只要官府同意,百姓们自己会准备好锅碗瓢盆和粮食,只要把愿意迁移的老百姓编好社,再有几个衙役带路就行。”
“朝廷之所以没有立即开始要迁移,为的就是能有个准备,防止百姓们一窝峰的全涌过来。”
说到这儿,郝凡五却又忍不住叹了一声道:“算了,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终究还是急不得。”
陆十二整个人都麻了。
从穿越过来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彻底颠覆了陆十二对于大明的所有印象——大明初期的山东居然没多少人?从山西往山东迁移百姓也不需要动刀动枪,官府反而更害怕老百姓一窝峰的涌来?
沉默了好一会儿,陆十二才开口说道:“若是县尊要派人前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