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半个月过去,到了庄稼收获的日子.
一大早,大司农,还有她带来的官员,县令,村长,族长,族老,各位长辈都到齐了以后,开始采挖土豆,大家期待这一刻太久了,都目不转睛的盯着.
村长让年轻人挑水把土地淋湿 ,再开始挖,一个个大土豆出现在面前,众人激动不已,张君雅拿了几个,让人拿回去煮熟再送过来.
等了一刻钟后,有人把煮好的土豆送来了,张君雅拿起一个,掰开,咬了一口,绵软粉糯,非常好吃,这说明土豆的淀粉含量很高,人们吃了很顶饱.
她也就这么说了:"各位,也尝一尝,土豆不错,淀粉含量很高,,吃了很顶饱."
众人每人拿了吃了起来,确实不错.她们也只能吃这么一个,剩下的都要留着来年做种子的.
大家一看收获这么喜人,更激动了,采挖了一亩地以后,一称重,足足有五千多斤,众人又是一阵欢呼.
忙了半个月,土豆全部采挖结束,大获丰收,村里已经把这些土豆全部卖给了朝廷.
张君雅和大司农商量后,留了些给村里人做明年种子用,但是前提是,种出来大的土豆必须卖给朝廷,不允许私自买卖,否则……大家都懂后果.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村长让众人把土豆搬进了地窖,其他土豆都已经运往县城.等给女皇递了折子以后,看后续的安排.
大司农等官员已总结了土豆的种植环境:喜光,喜干燥,喜冷凉天气,喜湿润土壤.在这几个月里她们也是尽职尽责.
县衙也派了人手在这几个月里跟着大司农她们身后学习,土豆的种植环境和方法都了然于心.
大司农连夜写了折子,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京城,皇宫.
夜深了,女皇还在低头批改奏折,只见她放下笔,揉揉眉心,
"最近有没有远山县送来的折子?"
"没有."大宫女恭敬的回应.
"有的话,立马送来."
"是."
算算日子也该到土豆收获的日子了,女皇这几天也是为了这事,有些坐立不安,也不知道情况如何了.
过了五日,女皇终于看到了大司农的折子,看完后激动不已,看了土豆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一个县的,应该环境都差不多,所以决定明年让远山县下面的其他村子也种植.
远山县,平安镇,张家村.
大家都在等着玉米和红薯成熟.,看看这两种是否也和土豆那样高产.
土豆采挖完半个月后,玉米就成熟了.
村长找来了村里的年轻人,帮着采摘,一个个玉米胖嘟嘟的,看着十分喜人.
一亩地的玉米,用了一个时辰就全部采摘完了,亩产有一千斤,张君雅让人煮了一些,口感清甜,软糯好吃.晒了十天以后,玉米就晒干了,张君雅又磨了玉米面,给众人做了窝窝头,虽然口感没有白面好吃,但是也很不错.又做了玉米饼子,玉米锅贴,玉米发糕,都让人赞不绝口.
张君雅又让吩咐手下,把庄子上的玉米也都采摘了.这些都卖给了朝廷,是要作为种子留到明年当做种子用的.
虽然玉米的产量没有土豆那么高,可是比平时种的粮食产量也要高出不少,大司农写好奏折,又一次送往京城.随着折子一起的还有一些新鲜玉米和玉米面,以及做法.
大家都在等着红薯成熟,期间大司农等人也知道了张君雅之前给孩子们教的新奇知识,有空就来请教她.她也有问必答.大司农等人也是越学越觉得精妙,也不知道她的师父是何许人也?都想去拜访一番,又听说她老人家出去游历了,她们也能理解,有大才之人,从来都是活的自由洒脱.让她们羡慕不已.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红薯成熟了.
一大早,众人到齐了以后,张君雅教他们如何采挖,先用锄头轻轻地锄地,不要锄断茎和红薯;把上面的土向后拨开,把里面的红薯茎轻轻摇晃下,这样可以让土比较松软,看一看下面有没有松到,并估计一下红薯有多大有多少个,然后顺着红薯的势头用力把红薯挖出来.
她一边说,一边演示给大家看.
大家看完后就明白了,于是开始采挖,挖了几个后,有了经验,速度也快了起来.两个时辰后,一亩地全部采挖结束,一称,四千斤.
大司农激动地跪下来对着天空磕头,嘴里还说着,"天佑我朱雀国!"
晚上,张君雅做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