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族老们就先允了。这好事上哪找去。名声不名声的,人家亲爹亲兄弟都不在乎,他们在乎什么。现在这世道,供养一个读书人多难啊!别说是庄户人家,就是小地主,也存不下余粮的。
众人都应了,老族长也有儿孙,哪里能为了这点事叫儿孙们受牵累。他本来也是为了林如海好,不想这点卖好没卖对对方。也就趁势下来了。
如此,姐弟俩的名字,才算在林家的族谱上安家落户了。
父子俩默契的都没有将这事告诉林雨桐,但他们不说,林管家不会瞒着。他觉得老爷跟大姑娘之间还是有些嫌隙的。老爷如今的做法,对父女俩感情的修复,多少是有一些助益的吧。
林雨桐的心情还真是有点复杂。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多一个人维护,其实感觉还是不坏的。对于嫁人这种事,对于她来说,还真就不是负担。有合适的就嫁,没合适的就拉倒。
可要因此牵扯到一家人,林雨桐觉得还是要慎重一些,认真对待才好。
紫鹃从角门几个婆子那里,听说了林如海对林雨桐多有维护的事,就回来说给林黛玉听。“大姑娘也是可怜。不过我当日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如此相处……与姑娘的名声到底是有些妨碍。”
“快禁声!”林黛玉的脸气的通红,“别人胡说也就罢了,你怎么也跟着说。这世人只看到了名声,难道为了名声,活活饿死不成。世人糊涂,我不糊涂!休要再说这些昏话。”
紫鹃的脸涨得通红,林黛玉如此疾言厉色,她还是头一次碰上。
林雨桐在门外,刚好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心里一时之间,还真有些复杂……
第16章 红楼(16)
回姑苏,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让两位姨娘进林家的祖坟。
能完成两人的心愿,对于林雨杨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幼年的记忆已经一点点褪色了。这几年有长姐照看,自己也没吃一点苦头。如今更是认祖归宗,他的人生已经被长姐引到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上来了。
他跪在长姐身后,眼泪长流。说是悼念生母也可,说是感怀往事也罢。总之,情绪怎么也平稳不下来。
林雨桐的神色却平静很多。她跟两个姨娘没有接触过,这个小女孩的记忆里,只有失去依仗的恐惧,那时候,这个孩子还不懂得什么叫做死亡。
她诚心诚意的磕了头,才拽了弟弟站起身:“好了!哭过就过了。她们总希望咱们好的。你高高兴兴的,另一个世界的人也就放心了。人都有去的那一天,你只当是暂时分别了吧。”
林雨杨吸吸鼻子,点点头。
林如海看着一双儿女,对这两个姨娘也多了一些愧疚。坟茔修葺的不错,这是他唯一能为两人做的事了。
林雨桐看着贾敏的坟墓,心道:到了下面,三个女人还不定怎么掐呢。
林黛玉没有来,说是着凉了。其实是觉得尴尬,躲了。
嫡女没道理给姨娘迁坟,但她又不好意思面对长姐和长兄。
林雨桐能理解。她相信两个姨娘也不会乐意看到嫡女出现的。
办完正事,林如海带着三个孩子直接回了扬州。一是年节在即,二是衙门里还有差事。
等回到扬州,已经是腊月天了。
林雨杨如今基本是在家读书,林如海亲自指点。这一点让林雨桐比较满意。一个名师,对学生的助益绝对是巨大的。
林雨桐则忙着过年的事宜。林家的亲眷不多,但林如海的同僚还是一样需要来往走礼的。这些都不能马虎。她忙的两脚不沾地。
本来叫了林黛玉一起跟着帮忙的,不过来了两三天,就找借口不来了。听说是钻到书房品评珍本去了。林如海对此不仅没有不喜,还有些喜闻乐见。
可能他的骨子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几分他的学识和洒脱的吧。
林雨杨读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科举。如此一来,就带着几分功利。林如海大概是有些失望的。
林雨桐觉得,可能是自己对弟弟的教育出了偏差。那时候日子难过,半年的收入,也买不齐科举用的书。哪里敢肖想其他呢。
她因此隐晦的对弟弟提过。林雨杨倒十分看得开,安慰道:“有了功名,什么时候陶冶情操不行呢。”
林雨桐也就不管了。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出不同的性格和追求,这也是一件无奈的事。
她看不懂林妹妹的清高,林妹妹或许也不懂她的世俗。
不过,这并不妨碍两个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