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赤旗 > 第五十八章 耿番威扬都尉治(中)

第五十八章 耿番威扬都尉治(中)

上公理,便即足矣。”曹幹没听明白,说道:“公理?公此言何意?”番侃说道:“明公,董次仲是东郡人,明公亦东郡人也,董次仲无能,不能全占东郡,至今仍只能盘踞东郡北部之数县地耳,则东郡余下之县,明公自往取之,有何不可?此即侃所言之公理也。这是公理之第一。还有第二,即东郡本非爰曾、刘诩之地,东郡归谁所有,与他俩实际上都没多大的干系。如此,侃敢请明公试想之,东郡之归属於谁,既已与爰曾、刘诩关系不大,明公又也是东郡人,率部还乡,理所应当,再又加上明公的厚礼已至,则爰曾、刘诩又有何由相助董次仲?更无须说,景尚、王党部之所於旬日间即被歼灭,悉明公之谋、力也,明公於今威名远扬,且早非是董次仲可比之矣!”曹幹沉吟了会儿,颔首说道:“番公的这番分析,有道理。”问道,“爰曾、刘诩之虑也许可以由此解决,有关铜马之虑呢?”

番侃说道:“明公,有关铜马之此虑,更好解决!”曹幹问道:“公有何高明之策?”番侃慷慨激昂地说道:“明公已知东郡之要紧,则此等要紧之地,又怎可分与别人?在下愚见,今取东郡,实不需邀铜马共进,只靠我军一部,便足取矣!”曹幹说道:“只靠我军一部?番公,我军刚经鏖战,将士疲惫,此其一也;东郡虽狭,辖地不算小,有县一二十数,其现有之郡兵加上各县之县兵,不下万众,此其二也。只靠我军一部,除非是经过足够的休整,否则,暂时恐怕是难以将其取下的吧?”番侃说道:“明公,在下愚见,只靠我军一部,已经是绰绰有余。原因有三。一则,明公今威名远扬,东郡守军肯定都已经惧怕明公,是其守军已怯,怯则其众再多,无忧也;二则,我军虽是刚经鏖战,然亦是新获大胜,士气正值高昂,士气低落的时候,千日一战,犹无胜算,而士气高昂的时候,一日十战亦可胜也,且明公素爱护部曲,久得部曲甘愿效死之心,因以在下之愚见,不需太多,只需五到十天的休整,我军将士定然就可再战;三则,现在快到十一月底了,深冬寒冷,我军又是刚打过一场大战,东郡的守军必然是想不到我军会在这时进攻东郡,此是出敌不意,於兵法言之,大有利於我。”说到这里,番侃离席,下拜地上,说道,“明公,综合此三点,在下愚见,不需要铜马的相助,只用我军一部,也足可取下东郡。在下不才,敢向明公请战,愿为明公攻取东郡以献!”

曹幹也起身来,亲自把番侃扶起,握住他的手,笑道:“公,我之陈平也!”番侃说道:“明公,侃所欲献之言,已经献毕,未知明公是何意也?”曹幹已经做出了决定,他说道:“明日我将再召诸将、诸公,细议攻取东郡之进战方略!”却是接受了番侃的意见,不但决定了攻取东郡,而且是决定不再借用铜马的力量,便只由他一部来攻取东郡。番侃大喜,挣开曹幹的手,重新拜倒在地,再次请求说道:“侃不才,敢愿为明公先锋!”曹幹笑道:“以公之才,先锋焉足屈之!且待进兵往取东郡之际,对公自有重任。”

翌日,曹幹再召张曼、耿艾、曹丰众人,定将下来,便采用番侃之谋,先派使者去谒爰曾、刘诩,然后便也不再借用铜马之力,即由其一军攻取东郡。往谒爰曾、刘诩的使者没有另选别人,依然是选了高况、张朗两人担任。高况、张朗即日启程,分赴爰曾、刘诩处。见到爰曾、刘诩,两人未提曹幹将用兵东郡此事,只是把重礼奉上,向他两人分别转达了曹幹的敬重之意。爰曾、刘诩都很高兴。也不必多言。高况、张朗於八九日后返回至定陶县。诸部兵马休整到此时,基本上也休整得差不多了。曹幹听了他俩的回报,知道爰曾、刘诩两人处已经安抚罢了,遂即将令下达,把分屯在各县的主力精锐,悉数召至定陶县。

十二月上旬,开始对东郡用兵。曹幹亲引一军,攻东郡之郡治濮阳,任耿纯、番侃为将,东北而上,往攻东郡都尉治之所在东阿。.

东郡地形狭窄,沿着黄河,呈东北、西南的走向,东北到西南长,约四百多里远近,西到东的宽度窄,窄处只二三十里,北部较宽,然亦不过百十里。郡之辖县有一二十个。境内虽然有山、有水,然大致都是平原。简言之,在刚刚歼灭景尚、王党部,如张曼、耿纯所言,曹幹威名大振之此际,如果能得到铜马的遣兵相助,那么拿下东郡并不是一件难事。

唯二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一为董次仲,一为铜马。拿下东郡后,董次仲肯定发怒,董次仲和爰曾、刘诩的关系不错,那如果爰曾、刘诩遣兵来帮助董次仲的话,怎么应对?铜马方面,不仅是铜马会不会愿意和曹幹联兵共取东郡的问题,此外还有个问题,就是铜马之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