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和别人比,慢慢来。”
好几次课后,我都在教室里默默地再练一会儿。我知道,在柔韧性这个问题上,别看我练了很久,却常常不如那些天生身体柔软的新手。最近认识的几个学员,都是刚刚上了几节课的年轻人,一招一式做起来丝毫不比我这个师姐弱。其中有一姑娘叫阳阳,几乎每一个体势都能做得很标准。老师问她有没有练过,她茫然地摇了摇头,吐着**头说:“今天是第一节课。”
那天我的沮丧比太平洋的水都多,我就不知道这几年辛苦坚持的意义在哪里。练到现在,我的好多关节还是没有打开,肢体还是不够柔软,虽然力量和稳定性有所加强,但做起动作来还是不到
位。
我们怎么能安心地接受这种徒劳无功?怎么能忍受没有结果的付出?怎么能日日与失望和平相处?
后来,我无意间在网上看了有关杨澜的一个访问,她说很多事我们努力了,也许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她准备采访奥巴马,整个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却在最后关头被通知取消了。失望之余,杨澜却有了新的体会:“虽然没有采访到奥巴马,却借此系统地学习了经济学和美国历史,这些东西都是切切实实的收获。”
是啊,在挫折中最磨炼心性。有位名人曾说:“患难与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这个世上根本没有失败。爬出失望的沼泽,重新出发,才是最重要的。
【03】
别让自己变成曾经讨厌的样子。
活在这世上,不世俗很难。尤其是开始写文章以后,见到了太多一夜爆红、名利双收的幸运儿,心情越发不能像刚刚开始码字时那么平静了。
写作圈就像是娱乐圈的裙边,稍一用力似乎就能乘风而起。我见过不少因为一篇文章就大红大紫的作者。此后出书、拍电影、上电台、录节目一路水到渠成。这些人在我们这些挣扎在第十八线小写手的心里就像是北影门口群演心中的霍建华和阮经天,是希望、光明和未来。
于是有人为了点击量,不断标新立异,口出狂言,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党也好,蹭热点也罢,谁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了,就一窝蜂地去模仿。前段时间杨绛先生去世,自从她病危的消息传出,就有人戏言早就写好了热文等着讣告。
我们终于在这片洪流中迷失了自己,一点一滴变成了我们曾经最
讨厌的样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码字。在急功近利寻找灵感的日日夜夜里,几乎每个作者都忘记了自己踏上这条路时的初心,忘了躲在被窝里写小说的刺激,忘了日记本里那些感动自己的吉光片羽,忘了写作的初心是记录琐碎平实的生活和细密如尘的情绪。
于是,不少人不再坚持自己想要写什么,而是日日追逐着市场的热点,涨粉了就欢欣鼓舞,掉粉了就垂头丧气。
于是,不少人开始盘算着接各种小广告接微商软文,招揽各种生意,把写作当成了自己挣钱的工具。
那份说着想聆听别的生命,也让其他生命安静聆听的纯真没有了,那个陶醉和满足在字里行间,两眼闪闪发亮的年轻人也消失了。我们心浮气躁又心安理得地为自己开脱着,是啊,出来写字的人都想红,都想挣钱。这是时代的压力,无可厚非。但衡量任何事都不该只看重浮华功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在世,每一场都是硬仗。弱小想变得强大,劣势想成为长项,都要披荆斩棘,付出难以预估的努力和代价,更难的是还要面对随时出现的徒劳无功和诡谲多端的杂念与心魔。我们都是凡人,失败了会气急败坏,成功了很容易骄傲膨胀。将军猛将也许能在沙场上以一敌百所向披靡,但退下阵来内心能否安宁平和才是他这一生能否快乐的关键。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相比,都微不足道。
人生路上,打击你的、妨碍你的、纠缠你的,都是你自己。守住自己的心,控制贪婪的欲,战胜人性的弱与恶,从来都不容易。跌倒了一百次,就第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每一场硬仗,都只会让你变得更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