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地位而爱,可能会获得高档物质生活,但不会有哪种通电的感觉,得不到真正的爱。不少贵妇找人偷情,就是这个缘故。
那么怎么才能使对象来电,让自己雷人呢?还真不好说。所以民间说要靠月下佬牵线搭桥。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要使对方来电,你就要有足够的电量。
世界上有两种事物最需要良好的感觉,一是文体,一是恋爱。没有感觉肯定不会成为一流运动员、艺术家;没有感觉,拴到一起也永远不会有爱情。
五
地位的变化也会使一些人感觉发生变化。
宋代张浚同赵普谈论人才,并极力推崇秦桧。此时赵普为一般官吏,头脑比较清醒,说:“此人得志,吾辈无所措足矣!”但当赵普当上宰相之后,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尤以秦桧为最。赵普薰薰然感觉发生变化,对秦桧由反感而好感,提拔他升上高位。秦桧得势后陷害忠良,最后连赵普也被他迫害致死。
赢政统一中国前很能礼贤下士,重用客卿,吸纳良言。六国亡灭,天下一统,赢政成为千古一帝,于是刚愎自用起来,只愿听恭维之语,听不进劝讽之词。原来的朝会是群言堂,现在成了一言堂。一意孤行,违逆民意,秦朝的短命也就是必然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沉痛地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惜秦亡后两千年,这种复哀不断被重复。
六
初感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有时并不可靠,会被假象所蒙蔽、欺骗。水中花,镜中月,海市蜃楼都会混淆视听,使人陷入类似猴子捞月的笑话中。
初感往往是片面的,只感觉到事物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并不全面,因而也会发生类似盲人摸象的现象。
有人会利用感觉的这种现象解决困难,比如曹操让口干舌燥的士兵望梅止渴,诸葛亮无兵却大开城门唱空城计,粗心的张飞都会让士兵骑马拖着树枝奔跑,扬起灰尘造成人马众多的假象。还有减灶、增灶、插旗、点灯火、放鞭炮等等利用假象迷惑敌人的方法。
感觉的这种现象也会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小伙子腿瘸鼻塌却想找漂亮姑娘做妻子,怎么办?骑上高头大马,手持鲜花挡上鼻子,做走马观花状。姑娘若只害羞地看上一眼,就难免上当。小人会使出浑身解数阿谀逢迎,取得当权者好感,可得志后便猖狂,比如秦桧、比如赵高。
要解决感觉的片面性得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入手。时间考察一是要长久些,如白居易所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再就是在关键时刻考查,如歌中所唱:“艰难时刻显身手,风霜雪雨搏激流。”空间考查一是要全面,二是要在特殊环境中考验,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七
感觉可以对客观,也可以对主观。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有权、有钱、有天赋都可以使人自我感觉良好。不可以么?当然可以。但自我感觉过于好就可能出现问题。比如项羽,年轻时看到秦始皇的豪华车队,就说“彼可取而代之!”当上楚霸王后更是常有“力拔山、气盖世”的感觉。就是在四面楚歌,陷入绝境时,他仍抚摸自己的脑袋笑说:这颗好头颅,谁能割取?还是很自我崇拜。正因为过于自我感觉良好,他就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 最后导致众叛亲离,自刎乌江。
自我感觉太差也不好。会颓废、懦弱。人生而平等,谁也不比谁差多少,只要努力,都会有所成就。为什么要把自己看得太低呢?没道理。
还是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比较好,如老子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八
追求幸福、快乐是人生的主要目标。幸福快乐有客观因素,环境好,条件好会增加幸福感,快乐感,但主要因素在主观,在自我感觉。
中国的哲人早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孔子称赞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即不以物多而喜,不以己苦而悲。
以物喜往往为物所累,居一百平米还想二百平米,达到又想三百,永远不能满足,就永远烦恼。
人生坎坷颇多,不如意事常八九。若以已悲,就会戚戚不已,何来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颜回、范仲淹那样呢?主要在自我心理、自我感觉的调整。俗语云:“知足常乐。”“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有了这种心态,你就会常在幸福、快乐之中了。